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血液内科编辑
医言小筑
血液内科编辑
医言小筑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需注意避免外伤、调整饮食、监测症状、预防感染、规范用药等方面。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因血小板数量减少导致皮肤黏膜出血的疾病,护理不当可能加重出血风险。

患者应减少剧烈运动,避免磕碰或跌倒。居家环境需移除尖锐物品,选择软毛牙刷清洁口腔。若发生皮肤瘀斑或轻微出血,可局部冷敷止血,禁止用力按压或热敷。儿童患者家长需为其选择宽松衣物,避免佩戴金属饰品。
日常饮食宜选择软烂易消化的食物,如南瓜粥、蒸蛋羹等,避免坚硬带刺或过热食物损伤消化道黏膜。可适量增加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西蓝花、猕猴桃等,但需避免过量摄入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的食物如大蒜、生姜。
每日观察皮肤新发出血点、牙龈渗血等情况,记录出血频率和范围。若出现呕血、黑便、血尿或头痛呕吐等表现,提示可能存在内脏或颅内出血,须立即就医。女性患者月经期需特别关注出血量,必要时使用药物调控周期。

保持居住环境通风清洁,流感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注意手部卫生,定期消毒常用物品。发热时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退热药,可遵医嘱选择对乙酰氨基酚片。接种疫苗前需咨询医生评估免疫状态。
严格遵医嘱服用醋酸泼尼松片、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等药物,不可自行增减剂量。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软胶囊期间需定期检测肝肾功能。避免同时服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或抗凝药物,用药后出现不适及时反馈医生调整方案。

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情绪波动可能影响免疫状态。冬季注意保暖防止血管收缩诱发出血,沐浴水温不宜过高。建议随身携带疾病说明卡,注明用药信息和紧急联系人。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血小板计数变化,根据结果调整护理措施。若需进行拔牙等有创操作,须提前与医生沟通采取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