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牙颌畸形
口腔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口腔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牙颌畸形是指牙齿排列不齐、上下颌骨发育异常或咬合关系错位的一类口腔颌面部发育畸形,主要包括牙齿拥挤、地包天、龅牙、开颌、深覆颌等类型。

牙齿拥挤是最常见的牙颌畸形,表现为牙齿排列重叠错乱。可能与颌骨发育不足、乳牙早失导致恒牙萌出空间不足有关。轻度拥挤可通过正畸治疗改善,严重者可能需要拔牙后矫正。常见伴随症状包括牙缝食物嵌塞、牙龈红肿等。
地包天医学称为反颌,表现为下牙覆盖上牙。多与遗传因素、不良口腔习惯相关。可能影响咀嚼功能和面部美观,早期可通过功能矫治器干预,成年后可能需要正颌手术联合正畸治疗。典型症状为下巴前突、面中部凹陷。
龅牙即上颌前突,表现为上前牙明显外翘。常见病因包括口呼吸、吮指等不良习惯,或上颌骨过度发育。可能增加前牙外伤风险,可通过固定矫治器内收前牙,严重者需配合正颌手术。常伴有嘴唇闭合困难、牙龈暴露等问题。

开颌指上下前牙无法正常接触,多由吐舌、咬物等口腔不良习惯导致。可能影响发音和切割食物功能,早期可通过肌功能训练改善,严重者需要正畸治疗配合颌间牵引。典型表现为前牙区存在明显垂直间隙。
深覆颌是上牙过度覆盖下牙的错颌畸形。可能与遗传、外伤或磨牙症有关。可能导致下前牙过度磨损或颞下颌关节紊乱,可通过平面导板矫治器或固定矫正改善。常见症状包括下牙咬合到上颚黏膜、面部下三分之一缩短等。

预防牙颌畸形需从儿童时期开始,家长应帮助孩子戒除吮指、咬唇等不良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对于已形成的畸形,建议在12-14岁骨骼发育高峰期前开始干预。成年人也可通过正畸治疗改善,但疗程相对较长。日常需保持口腔卫生,使用含氟牙膏,避免过硬食物,定期洁牙维护牙周健康。出现颞下颌关节弹响、咀嚼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