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腹胀的原因

术后腹胀可能由麻醉反应、胃肠功能抑制、手术操作刺激、术后卧床或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腹部胀满感、排气排便困难、肠鸣音减弱等症状。
全身麻醉药物可能抑制胃肠蠕动功能,导致肠道气体无法正常排出。常见于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如盐酸哌替啶注射液、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等术后镇痛方案。患者可能出现暂时性肠麻痹,伴随恶心呕吐症状。可通过早期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缓解症状。
手术创伤应激反应会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抑制胃肠蠕动,腹腔手术尤其明显。表现为术后24-48小时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与肠道水肿、炎症介质释放有关。建议分次少量进食流质饮食,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微生态制剂调节菌群,禁止过早摄入高糖高脂食物。
腹腔镜气腹或开腹手术中牵拉肠管可能造成机械性刺激,引发局部炎症和肠壁水肿。胃肠吻合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吻合口水肿,伴随腹胀腹痛。需监测有无肠梗阻体征,医生可能开具消旋山莨菪碱片解除平滑肌痉挛,或使用甘油灌肠剂辅助排气。
长期卧床导致膈肌活动度下降、腹肌松弛,影响肠道正常蠕动节律。骨科或心血管手术后常见,可能合并下肢静脉血栓风险。建议术后6小时开始床上翻身活动,24小时后逐步下床行走,配合腹部顺时针按摩,避免使用碳酸饮料等产气食物。
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可能引起肠道菌群失调,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易导致便秘。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联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软化粪便。对于使用自控镇痛泵的患者,应监测吗啡类药物引起的肠蠕动抑制。
术后腹胀患者应保持半卧位促进膈肌运动,每日进行3-4次腹式呼吸训练,每次5-10分钟。饮食从清流质逐步过渡至低渣饮食,避免豆类、洋葱等产气食物。若72小时内未缓解或出现呕吐、剧烈腹痛,需立即排除肠梗阻等并发症。术后定期复查血常规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有助于胃肠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