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膳治疗鹅口疮
小儿五官科编辑
健康真相官
小儿五官科编辑
健康真相官
中医药膳可作为鹅口疮的辅助治疗方式,常用药膳包括金银花粥、绿豆甘草汤、莲子百合羹、茯苓山药糊、麦冬石斛饮等。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中医认为与脾胃湿热、阴虚火旺有关,药膳需在医生辨证指导下配合抗真菌药物使用。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功效,适合鹅口疮伴口臭、舌红苔黄者。取金银花10克煎汁,与粳米50克同煮成粥,可缓解口腔灼热感。脾胃虚寒者慎用,避免加重腹泻症状。需配合制霉菌素含漱液等抗真菌治疗。
绿豆清热解毒,甘草抗炎生肌,适用于溃疡面渗液明显者。绿豆30克与生甘草6克同煮至豆烂,滤汤饮用。该汤剂含甘草酸,高血压患者应限制频次。需与碳酸氢钠溶液口腔冲洗同步进行。
莲子补脾止泻,百合滋阴润燥,适合反复发作的阴虚型患者。干莲子15克、鲜百合30克炖煮成羹,可改善口干咽燥。糖尿病患者应减少冰糖添加。建议联合使用克霉唑口腔贴片治疗。

茯苓健脾利湿,山药补益脾胃,针对婴幼儿鹅口疮伴消化不良者。茯苓粉5克与山药粉10克调糊喂服,每日1次。过敏体质者需先测试耐受性。哺乳期母亲可配合使用氟康唑胶囊。
麦冬养阴生津,石斛益胃清热,适用于放疗后并发的鹅口疮。麦冬10克、石斛6克煎水代茶饮,能缓解吞咽疼痛。肾功能不全者应调整剂量。需与两性霉素B含漱液协同治疗。

鹅口疮患者日常应保持口腔清洁,哺乳期婴儿的奶瓶需每日煮沸消毒。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及过烫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药膳调理期间需定期复诊,观察真菌镜检结果变化,不可擅自停用抗真菌药物。婴幼儿患者家长应注意观察进食情况,出现拒食或发热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