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得了鹅口疮怎么办

婴儿鹅口疮可通过保持口腔清洁、调整喂养方式、使用抗真菌药物、增强免疫力、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鹅口疮通常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免疫力低下、口腔卫生不良、长期使用抗生素、接触污染物品等原因引起。
用无菌纱布蘸取温水或碳酸氢钠溶液轻柔擦拭婴儿口腔黏膜,每日重复进行2-3次。哺乳前后需清洁母亲乳头及奶瓶奶嘴,煮沸消毒喂养器具。避免使用粗糙毛巾或过度擦拭,防止黏膜损伤加重感染。
母乳喂养者需排查母亲是否存在乳头真菌感染,必要时同步治疗。配方奶喂养应将奶液浓度调稀,温度保持在37-40摄氏度。进食后喂少量温开水冲洗口腔,减少奶渍残留。已添加辅食的婴儿暂停酸性或刺激性食物。
遵医嘱局部涂抹制霉菌素混悬液,每日均匀涂布于口腔黏膜4-6次。严重感染可联合使用氟康唑颗粒口服,疗程通常持续7-14天。用药期间观察是否出现腹泻或皮疹等不良反应,禁止自行调整用药剂量。
保证每日充足睡眠,维持环境湿度在50%-60%。适当补充维生素AD滴剂及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避免接触患口腔真菌感染的成人,家庭成员有脚气或阴道炎需同步治疗。
治疗3天后需评估白色斑膜消退情况,若病灶扩大或出现拒食、发热应及时复诊。痊愈后继续巩固用药2-3天,每月随访1次直至免疫力提升。反复发作需排查先天性免疫缺陷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日常护理需选用纯棉质地的口水巾及时擦拭唾液,避免使用安抚奶嘴。哺乳母亲应减少高糖饮食摄入,注意内衣高温消毒。居住环境保持通风干燥,玩具每周用沸水烫洗。观察婴儿精神状态与进食量,出现持续哭闹或尿量减少需立即就医。痊愈后仍须维持口腔护理习惯,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