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肺结核的误区有哪些
传染科编辑
医言小筑
传染科编辑
医言小筑
治疗肺结核的误区主要有擅自停药、忽视药物不良反应、过度依赖偏方、忽视隔离防护、未规范复查。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规范治疗。

部分患者症状缓解后自行停药,易导致结核杆菌耐药性增强。肺结核需完成6-9个月规范疗程,即使症状消失,体内仍可能存在休眠菌。建议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药物时,严格按疗程服用。
抗结核药物可能引起肝损伤、周围神经炎等不良反应。出现食欲减退、皮肤黄染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调整用药方案或联用护肝片、维生素B6片等辅助药物,不可因恐惧副作用中断治疗。
大蒜、虫草等偏方无法杀灭结核杆菌,单独使用会导致病情延误。中医药可作为辅助手段,但必须与异烟肼等一线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且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选用百部止咳糖浆等中成药。

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时需佩戴口罩,痰液应消毒处理。居家治疗期间需单独居住,保持通风,避免传染家属。密切接触者应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
治疗期间需每月复查痰涂片、肝功能,疗程结束后每3-6个月随访1次。胸部CT可评估病灶吸收情况,部分患者需延长疗程至12个月以上。未规范复查可能导致复发或传播风险。

肺结核患者应保持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牛奶、鸡蛋等优质蛋白。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增强体质。居室每日通风2-3次,被褥定期阳光暴晒。出现咯血、持续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治疗期间避免妊娠。家属应协助监督用药并做好环境消毒,共同预防疾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