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如何预防艾滋病

性病科编辑 医点就懂
158次浏览

关键词: #艾滋病 #艾滋

预防艾滋病主要通过避免高危行为、正确使用防护措施、及时检测治疗等方式实现。主要有避免不安全性行为、拒绝共用注射器、规范医疗操作、暴露后药物阻断、定期检测咨询等措施。

1、避免不安全性行为

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避孕套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避免与不明健康状况的伴侣发生关系,减少多性伴侣情况。性行为后可用清水清洗外生殖器,但无法替代避孕套的防护作用。

2、拒绝共用注射器

静脉吸毒共用针具是艾滋病传播高危途径,应绝对避免。如需注射药物必须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医疗机构需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制度。意外接触他人血液时,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

3、规范医疗操作

接受医疗美容、口腔治疗等有创操作时,需确认机构具备消毒资质。医务人员应遵守标准防护原则,处理针头等锐器时防止刺伤。孕妇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母婴阻断治疗,可降低新生儿感染概率。

4、暴露后药物阻断

发生高危暴露后72小时内可使用替诺福韦恩曲他滨片、拉米夫定多替拉韦片等阻断药物,需连续服用28天。暴露后2小时内用药效果最佳,用药前需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评估。

5、定期检测咨询

高危行为后2-6周可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3个月复查可排除感染。各地疾控中心提供免费匿名检测服务。确诊感染者应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规范用药可使病毒载量降至检测不到水平。

日常接触如共用餐具、拥抱握手等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期精神紧张。接触疑似感染者血液体液时,应戴手套处理并消毒污染物品。医疗机构需对手术器械、内镜等设备严格灭菌,献血和器官移植前必须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出现持续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查。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