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消化内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166次浏览

关键词: #肠炎

肠炎可能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危害,预防措施主要有调整饮食结构、注意食品卫生、避免滥用药物、保持规律作息、定期体检。

1、调整饮食结构

减少高脂、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增加易消化的粥类、面条等主食比例。适当补充含益生菌的酸奶或发酵食品,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每日饮水保持在1500毫升以上,腹泻期间可饮用淡盐水补充电解质。

2、注意食品卫生

处理生熟食材需分开案板与刀具,肉类蛋类彻底加热至中心温度超过70摄氏度。外出就餐选择卫生条件达标的餐厅,避免食用隔夜或变质的食物。水果蔬菜需用流动清水浸泡清洗,可配合专用蔬果清洁剂使用。

3、避免滥用药物

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破坏肠道正常菌群,诱发伪膜性肠炎等继发性肠炎。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布洛芬缓释胶囊可能损伤胃肠黏膜。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肠道调节药物。

4、保持规律作息

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导致免疫力下降。进行快走、游泳等适度运动,每周3-5次可促进肠道蠕动。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长期精神紧张可能加重肠易激综合征症状。

5、定期体检

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1-2年进行肠镜检查,可早期发现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病变。粪便潜血试验能筛查肠道出血情况,血常规检查可评估炎症程度。存在慢性腹泻或腹痛症状时,需完善腹部CT或胶囊内镜检查。

肠炎患者日常应选择低渣、低纤维的饮食,如蒸蛋羹、山药泥等食物。急性发作期需暂时禁食,症状缓解后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注意观察排便次数与性状变化,出现持续发热、血便或严重脱水时须立即就医。建立饮食日记记录诱发症状的食物种类,有助于个性化调整膳食方案。长期慢性肠炎患者可在营养师指导下补充维生素B12、铁剂等营养素。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