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肚脐的方法步骤 艾灸肚脐的作用是什么

艾灸肚脐的方法步骤主要有清洁皮肤、选择艾灸工具、点燃艾条、调整距离、控制时间等。艾灸肚脐的作用包括温经散寒、调理胃肠功能、增强免疫力、缓解痛经、改善睡眠等。
艾灸前需用温热毛巾清洁肚脐及周围皮肤,避免汗液或污垢影响艾灸效果。皮肤敏感者可薄涂凡士林保护,防止烫伤。清洁后保持局部干燥,确保艾灸时热量均匀渗透。
常用艾灸工具有艾条、艾炷或艾灸盒。艾条适合手持悬灸,艾炷需配合姜片隔物灸,艾灸盒操作简便但需注意温度调节。初次艾灸建议选用温和的纯艾条,避免添加其他药材的复合艾条。
将艾条一端点燃后静置10秒,待燃烧稳定再开始施灸。火焰高度控制在2-3厘米,避免明火直接接触皮肤。使用防风打火机可防止艾条燃烧不充分产生呛鼻烟雾。
艾条与皮肤保持3-5厘米距离,以温热感为宜。距离过近易烫伤,过远则效果减弱。可随时询问被灸者感受,调整至皮肤微微发红但不灼痛的状态。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需加大距离1-2厘米。
单次艾灸时长建议15-20分钟,体质虚弱者缩短至10分钟。每日1次,连续5天后休息2天。饭后1小时内不宜艾灸,避免胃肠血流加快引起不适。艾灸后2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
艾灸肚脐后建议饮用温水补充体液,避免立即洗澡或吹风。日常可配合顺时针按摩腹部增强效果,体质虚寒者可每周艾灸3次。若出现皮肤水泡或头晕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冷敷处理。糖尿病患者、孕妇及皮肤破损者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