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节气防止四种疾病养生需注意受潮中暑着火

大暑节气需重点防范中暑、胃肠炎、皮肤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养生需注意防潮、防暑、防火,避免高温高湿环境诱发健康风险。
大暑高温环境下易发生热射病或热衰竭。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会导致体温调节失衡,出现头晕、恶心、皮肤灼热等症状。建议避免正午外出,选择棉质透气衣物,及时补充含电解质饮品。出现意识模糊或持续高热需立即就医。
高温加速食物腐败,易引发细菌性胃肠炎。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和腹泻,可能与食用变质食物或生冷饮食有关。需注意食物冷藏保存,避免隔夜饭菜。轻度腹泻可口服补液盐,持续症状需用蒙脱石散等药物干预。
潮湿环境易诱发真菌感染和痱子。足癣、股癣等皮肤病多发于皮肤褶皱处,表现为红斑和瘙痒。保持皮肤干燥清洁,穿着吸汗衣物,局部可使用联苯苄唑乳膏。合并化脓感染时需配合莫匹罗星软膏治疗。
高温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可能诱发心绞痛或脑供血不足。原有高血压患者可能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建议避免剧烈温差变化,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突发胸痛或偏瘫需立即送医。
大暑养生应保持居所通风干燥,使用除湿设备控制湿度在60%以下。饮食选择绿豆汤、苦瓜等清热食材,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户外活动避开10-16点高温时段,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备用。定期检查电器线路,杜绝蚊香、蜡烛等火源隐患。出现持续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内科或急诊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