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炎的检查

病毒性脑炎需通过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查、脑电图检查及血液检查等综合诊断。病毒性脑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脑实质炎症,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样本,检测压力、细胞数、蛋白含量及糖氯化物水平。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通常表现为压力轻度升高,白细胞计数增多,蛋白含量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脑脊液病原体核酸检测可帮助明确病毒类型,如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等。
头颅CT或MRI可显示脑组织炎症病变。早期CT可能无明显异常,MRI对早期病变更敏感,典型表现为颞叶、额叶或基底节区T2加权像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可发现急性期细胞毒性水肿,增强扫描可见脑膜或脑实质强化。
包括脑脊液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培养及血清学检查。PCR技术可快速检测脑脊液中病毒DNA或RNA,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血清学检查通过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特异性抗体滴度变化,辅助诊断病毒感染。
可发现脑功能异常,典型表现为弥漫性或局灶性慢波活动,严重者可出现周期性复合波。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常见颞叶起源的周期性一侧性癫痫样放电。脑电图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性相关,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
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部分患者可出现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血生化检查有助于排除代谢性脑病,肝功能异常可能提示某些特殊病毒感染。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可辅助判断感染程度。
病毒性脑炎患者确诊后需住院治疗,以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注射液、更昔洛韦注射液等为主,配合脱水降颅压、控制癫痫发作等对症治疗。恢复期应保证充足营养,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避免剧烈运动。家属需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变化,定期复查脑电图和影像学评估恢复情况。预防方面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蚊虫叮咬,接种相关疫苗如乙型脑炎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