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动脉狭窄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关键词: #动脉
关键词: #动脉
肾动脉狭窄高血压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控制血压、改善肾血流、延缓肾功能恶化,具体方式有药物治疗、血管重建手术、生活方式干预等。肾动脉狭窄可能由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因素引起,需根据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方案。
药物治疗是基础干预手段,常用钙通道阻滞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马来酸依那普利片、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胶囊等,需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肾缺血的非甾体抗炎药。对于单侧肾动脉狭窄且药物控制不佳者,可考虑经皮肾动脉球囊扩张术或支架植入术,以恢复血流。双侧狭窄或孤立肾伴严重狭窄者需优先评估手术指征。生活方式干预包括低盐饮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及规律运动,减少动脉硬化进展。合并糖尿病或高脂血症时需同步管理代谢指标。
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及肾功能,每3-6个月复查肾动脉超声或CT血管造影。若出现血肌酐升高、尿量减少等肾功能恶化表现,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日常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血压控制目标通常为低于140/90毫米汞柱,合并糖尿病或蛋白尿者需更严格。治疗期间需密切随访,由心血管内科或肾内科医生根据病情动态调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