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切除术的后遗症是什么?

普外科编辑 医语暖心
224次浏览

关键词: #后遗症

脾切除术的后遗症主要有血小板升高、免疫功能下降、血栓形成风险增加、感染概率上升、消化功能减弱等。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和储血器官,切除后可能对机体产生多方面影响。

1、血小板升高

脾脏具有破坏衰老血小板的功能,切除后血小板计数可能短期内显著上升。术后1-2周血小板可达正常值2-3倍,持续数月后逐渐回落。血小板过度增高可能增加血栓风险,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必要时医生会开具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进行干预。

2、免疫功能下降

脾脏是产生B淋巴细胞和抗体的重要场所,切除后机体对荚膜细菌的清除能力明显降低。患者易发生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等感染,表现为反复发热、咳嗽等症状。建议接种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流感疫苗等预防性免疫措施,出现感染症状时需及时使用头孢克肟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治疗。

3、血栓风险增加

脾切除后血小板升高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使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发生概率提升。长期卧床患者风险更高,可能出现下肢肿胀、胸痛等症状。医生可能建议穿戴弹力袜,必要时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血栓。术后早期应适度活动肢体,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4、感染概率上升

除细菌感染外,脾切除患者对疟疾、巴贝西虫等血液寄生虫更易感。旅行至疫区时需加强防护,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应立即就医。日常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海鲜等可能携带病原体的食物。医生可能推荐预防性服用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等药物。

5、消化功能减弱

脾脏参与胃肠血液循环调节,切除后部分患者出现食欲减退、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这与门静脉系统血流改变有关,通常3-6个月后逐渐适应。期间可少食多餐,适量补充胰酶肠溶胶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助消化药物。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刺激胃肠。

脾切除术后需终身警惕感染风险,建议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增强体质。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外伤出血,定期复查血常规和凝血功能。出现持续发热、皮下瘀斑、呼吸困难等情况应立即就医。术后第一年每3个月随访,稳定后可改为每年复查。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