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高是怎么回事?

葡萄糖高可能由胰岛素分泌不足、饮食不当、缺乏运动、药物副作用、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定期复查等方式干预。
胰岛素分泌不足可能导致葡萄糖高,通常与胰腺β细胞功能受损有关,表现为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或二甲双胍片等药物,配合低碳水化合物饮食。长期未控制可能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
短期内摄入过多高糖高脂食物会引起葡萄糖高,常见于含糖饮料、精制米面过量摄入后。建议用全谷物替代精制碳水,选择西蓝花、糙米等低升糖指数食物。合并超重者需控制每日总热量,避免空腹进食甜食,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有助于评估饮食影响。
长期久坐不动会降低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效率,导致餐后血糖持续偏高。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配合抗阻训练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运动前后需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发生,合并视网膜病变者应避免剧烈运动。
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等药物可能干扰糖代谢,引发继发性葡萄糖高。使用泼尼松片期间应加强血糖监测,必要时联用阿卡波糖片控制餐后血糖。药物减量或更换前需评估原发病情,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糖尿病家族史人群更易出现葡萄糖高,与胰岛素抵抗基因相关。建议携带易感基因者从30岁起每年筛查空腹血糖,妊娠期需做糖耐量试验。可早期使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但须配合生活方式干预。
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避免熬夜和情绪紧张。血糖不稳定时可选择黄瓜、番茄等低糖蔬果作为加餐,烹饪时用橄榄油替代动物油。每月测量腰臀比和体重变化,记录血糖波动情况,就诊时携带完整监测数据供医生参考。出现视物模糊、伤口不愈等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