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溶血是怎么治疗

儿童溶血可通过输血治疗、药物治疗、免疫抑制治疗、脾切除术、血浆置换等方式治疗。溶血可能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蚕豆病、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黄疸、贫血、脾肿大、血红蛋白尿、发热等症状。
输血治疗适用于急性溶血发作或严重贫血的患儿。通过输注匹配的红细胞悬液可快速纠正贫血,改善组织缺氧。输血前需严格交叉配血,避免输血反应。对于遗传性溶血患儿,输血需谨慎评估铁过载风险。输血后需监测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等指标变化。
药物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等。泼尼松片可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通过抑制抗体产生减轻溶血。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能阻断抗体介导的红细胞破坏。对于蚕豆病患儿,需避免使用氧化性药物。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免疫抑制治疗主要针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环孢素软胶囊通过抑制T细胞功能减少自身抗体产生。硫唑嘌呤片可干扰淋巴细胞增殖。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感染征象和骨髓抑制情况。免疫抑制剂需缓慢减量,防止病情反复。
脾切除术适用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或药物治疗无效的自身免疫性溶血。脾脏是破坏异常红细胞的主要场所,切除后可显著减轻溶血。手术宜在5岁后进行,术前需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术后需警惕血栓形成和爆发性感染风险。
血浆置换能快速清除血液循环中的自身抗体,适用于重症自身免疫性溶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置换患儿血浆,每次置换1-1.5倍血浆量。治疗需重复进行,通常联合免疫抑制剂使用。操作过程需预防低血压、过敏等并发症。
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皮肤黄染程度、尿色变化及精神状态。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宜富含优质蛋白和铁元素,如瘦肉、动物肝脏等,但蚕豆病患儿需严格禁食蚕豆及制品。定期随访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等指标,出现发热、乏力加重需及时就医。长期溶血患儿需注意补充叶酸预防巨幼细胞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