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治疗、导管消融治疗、植入器械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心脏结构异常、自主神经功能失调、遗传因素等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乏力、晕厥等症状。
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治疗心律失常的基础手段,常用药物包括盐酸普罗帕酮片、盐酸胺碘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盐酸维拉帕米片、地高辛片等。盐酸普罗帕酮片适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盐酸胺碘酮片可用于房颤复律,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能控制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医嘱,定期监测心电图和药物不良反应。
电复律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颤、持续性室速等。通过体外电击使心脏恢复窦性心律,紧急情况下可采用非同步电复律,择期治疗则使用同步电复律。电复律前需评估血栓风险,必要时先行抗凝治疗。治疗后需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律变化。
导管消融通过射频能量或冷冻技术破坏异常电传导通路,适用于药物控制不佳的阵发性室上速、房颤、室早等。常见术式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房颤肺静脉隔离术等。术前需完善电生理检查明确病灶,术后可能出现穿刺部位血肿、心脏压塞等并发症。
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需植入永久起搏器,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高危患者可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器械植入后需定期程控检查,避免强磁场环境,注意局部皮肤护理,防止感染发生。
避免浓茶、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品,戒烟并控制体重。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律失常。保持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睡眠,定期监测血压和心率。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需积极控制原发病。
心律失常患者应建立规律的就诊随访计划,日常注意记录心悸发作的时间、诱因和持续时间。饮食以低盐、低脂、高纤维为主,适量补充钾镁等电解质。避免擅自调整药物剂量,出现胸闷加重、持续头晕等不适及时就医。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治疗策略存在差异,需在心血管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