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

内分泌科编辑 健康真相官
1129次浏览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主要通过口-口传播、粪-口传播、胃-口传播、医源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等途径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建议感染者及时就医并做好家庭隔离。

1、口-口传播

共用餐具、水杯或直接接触感染者唾液可能导致幽门螺旋杆菌传播。感染者咀嚼食物后喂食婴幼儿、接吻等行为风险较高。该菌可在牙菌斑中存活,口腔卫生差会增大传播概率。建议家庭成员分餐并使用公筷,避免与感染者共用餐具。

2、粪-口传播

接触被感染者粪便污染的水源或食物可能造成传播。农村地区使用未处理的粪便施肥、生食被污染的蔬菜水果是常见感染途径。该菌在自然水体中可超过一周,饮用生水或食用未洗净的生冷食物风险较大。饭前便后需彻底洗手,食物应充分加热。

3、胃-口传播

感染者呕吐物中含有大量幽门螺旋杆菌,处理呕吐物时不慎接触口鼻可能感染。儿童集体场所呕吐物处理不当易引发聚集性传播。该途径在胃肠炎急性发作期风险最高,处理呕吐物需戴手套口罩,污染区域要用含氯消毒剂处理。

4、医源性传播

胃镜检查等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交叉感染。重复使用的活检钳、内镜若灭菌不合格,可能将直接植入胃黏膜。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确认器械达到灭菌标准可降低风险。侵入性检查后出现胃部不适需及时检测。

5、母婴传播

母亲通过咀嚼喂食、共用食具或亲密接触可能传染给婴幼儿。婴幼儿胃酸分泌较少,更易定植幽门螺旋杆菌。建议哺乳期母亲确诊后治疗期间避免咀嚼喂食,婴幼儿餐具单独消毒。儿童反复腹痛、食欲减退应检测是否感染。

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和饮用未经煮沸的水,实行分餐制并定期消毒餐具。感染者应使用单独餐具并完成规范的四联疗法治疗,家庭成员建议同期筛查。治疗后需复查确认根除,日常可适量食用西蓝花、酸奶等有助于胃黏膜修复的食物,但须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加重胃部负担。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