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科普 > 外科 > 骨科

颈椎骨质增生是人体骨关节自我修复的病理过程,是人体骨关节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不稳定,导致椎体边缘骨质增生。临床上,颈椎骨质增生可根据病因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原发性骨质增生、继发性骨质增生、骨化性肌炎等类型。

1、原发性骨质增生:主要由关节退化、长期磨损等原因引起,一般发生在中老年人。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可出现颈部疼痛、僵硬、四肢麻木、虚弱、感觉异常等症状;

2、继发性骨质增生:主要由关节或椎体感染、关节创伤等引起,通常发生在青少年或中老年人身上。颈部疼痛、僵硬、四肢麻木、虚弱、感觉异常,甚至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3、骨化性肌炎:主要由肌肉、韧带、关节囊等部位退化引起,导致软组织钙盐沉积,通常发生在运动员、重体力劳动者等人群中,患者早期颈部肌肉僵硬、酸肿胀、疼痛,随着疾病的发展,可出现肌肉萎缩,甚至关节活动有限;

4、其他类型:如果患者有颈椎老化损伤、颈椎关节功能障碍、颈椎小关节先天性异常、颈椎间盘突出等颈椎病,也可能出现骨质增生。

颈椎骨质增生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颈椎长期处于同一姿势,可适当进行更多的颈椎活动,如游泳、放风筝、打排球等运动。同时,避免颈部感冒,以免加重颈椎骨质增生引起的不适症状。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