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心律失常的病理变化是什么

心血管内科编辑 健康万事通
103次浏览

关键词: #心律失常 #病理

心律失常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心肌细胞电生理异常、心脏传导系统结构或功能紊乱、心肌缺血损伤及神经体液调节失衡等核心机制。

一、心肌细胞电生理异常

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功能障碍是心律失常的基础病理改变。钠离子通道失活延迟会导致动作电位时程延长,钾离子外流减少可能诱发早后除极,钙离子超载则易引发触发活动。这些变化可导致窦房结自律性异常或异位起搏点形成,临床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等。基因突变引起的先天性长QT综合征即为典型病例。

二、传导系统结构破坏

心脏纤维支架退行性变或炎症浸润可损伤希氏束-浦肯野纤维网络。心肌梗死后瘢痕组织形成会阻断正常传导路径,导致房室传导阻滞或束支阻滞。风湿心脏病引起的二尖瓣环钙化可能压迫房室结,老年性心脏淀粉样变性则会使传导系统广泛受累。

三、心肌缺血缺氧损伤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心肌细胞无氧代谢增强使细胞内酸中毒,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导致动作电位缩短。急性心肌缺血期可出现损伤电流,陈旧性心梗边缘区存活心肌细胞间缝隙连接蛋白重构,这些改变易形成折返环路,引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四、自主神经调节失衡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时儿茶酚胺分泌增加,通过β受体激活增强钙离子内流和自律性。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则抑制窦房结功能,诱发窦性停搏或房室传导延迟。心脏神经重构现象常见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交感神经芽生与迷走神经退变并存。

五、心肌结构重构

长期高血压或瓣膜病引起的心室肥厚伴随间质纤维化,扩张型心肌病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这些结构性改变破坏电传导的各向同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房肌袖纤维化可形成微折返,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脂肪浸润则构成室性心律失常基质。

心律失常患者需定期监测心电图变化,避免摄入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质。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合并基础心脏病者应严格遵医嘱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缓释胶囊等需在心血管专科医师指导下规范使用。出现心悸伴晕厥等严重症状时须立即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