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检查怎么办?

泌尿外科编辑 医心科普
205次浏览

关键词: #尿道

尿道检查可通过体格检查、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尿道镜检查、尿动力学检查等方式进行。尿道检查通常由尿路感染尿道结石尿道狭窄、尿道肿瘤、前列腺增生等原因引起。

1、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尿道检查的基础项目,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初步判断尿道是否存在异常。视诊可观察尿道口有无红肿、分泌物或畸形,触诊可检查尿道有无压痛或硬结。体格检查通常无创且快速,适合作为初步筛查手段。若发现异常体征,医生会建议进一步检查。

2、尿液检查

尿液检查包括尿常规和尿培养,可检测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细菌等成分。尿常规能反映泌尿系统炎症或出血情况,尿培养可明确病原体种类及药物敏感性。留取清洁中段尿送检可提高准确性。尿液检查对尿路感染、肾炎等疾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3、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主要有超声、X线、CT或MRI等手段。泌尿系统超声可观察尿道及周围器官结构,发现结石、肿瘤或梗阻。X线尿路造影能显示尿道形态和通畅程度。CT或MRI适用于复杂病例的三维成像。这些检查无创且分辨率高,能辅助明确尿道病变范围和性质。

4、尿道镜检查

尿道镜检查是将内窥镜经尿道插入的直接观察方法,可清晰显示尿道黏膜病变。硬性尿道镜适用于男性前尿道检查,软性尿道镜可检查全尿道。检查时可能需局部麻醉,能同时进行活检或治疗操作。该检查对尿道狭窄、肿瘤等疾病具有确诊意义。

5、尿动力学检查

尿动力学检查通过测量排尿时的压力、流速等参数,评估尿道功能状态。常用项目包括尿流率测定、膀胱压力容积测定、尿道压力描记等。该检查能诊断神经源性膀胱、尿道梗阻等功能性疾病,为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检查需配合专业设备和技术人员操作。

进行尿道检查前应保持会阴清洁,避免使用阴道灌洗或局部药物。检查后建议多饮水促进排尿,减少尿路刺激。出现血尿或排尿疼痛属常见反应,通常1-2天可缓解。检查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或性生活。若持续发热、严重血尿或排尿困难,应及时就医。日常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久坐和憋尿,适量运动有助于维持泌尿系统健康。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