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喝水就想尿和经常喝水却没尿 哪个才是肾有问题?

肾内科编辑 健康解读者
42次浏览

关键词: #喝水

尿液是身体排出代谢废物的一种形式。尿量与饮用水量和运动量有关。但是喝同样量的水,有的人一小时跑几次厕所,有的人几个小时不上一次厕所。怎么了

进入体内的水什么时候会变成尿?

将饮用水转化为尿液需要30~45分钟,但也会受到缺水、情绪、活动量和体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常最快6~8分钟,最长不超过120分钟。

喝水排尿是怎么回事?

1、膀胱小或饮用水排尿习惯

有些人天生膀胱小,只要膀胱有一点尿就会有尿意。有些人喝水少,只有当他们感到口渴时才喝水。随着时间的推移,膀胱习惯了缺水的环境。一旦有水流入,人们就会小便。

2、膀胱括约肌松弛

尿液储存在膀胱中,当储存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向大脑发出排尿信号。通常膀胱括约肌是有弹性的,所以它可以储存大量的尿液。然而,孕妇和生下孩子的妇女会因产道损伤和盆底肌肉松弛而导致膀胱括约肌松弛。只要有一点尿液积累,膀胱括约肌就会感到负担,使人们有尿液的意义。

3、细菌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容易引起尿频、尿急或尿不尽。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积极的抗菌治疗。

4、高血糖

高血糖患者吸收葡萄糖的能力较弱,从而增加尿液中的糖含量,导致尿液增加。即使他们不喝水,他们也会经常上厕所。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排尿次数多,尿量少。

5、神经性尿频

神经尿频是一种心理因素,与过度紧张和焦虑有关。如果你正在参加重要的会议或考试,你不能在几个小时内排尿,你会提前上厕所排尿。一般来说,你越紧张和焦虑,你就越容易尿频。

经常喝水却没尿是怎么回事?

1、憋尿的习惯或天生膀胱大

有些人总是因为工作繁忙而憋尿,长时间降低膀胱敏感度,所以喝水后尿意迟缓。此外,天生膀胱可以储存更多的尿液。

2、极度缺水或热爱运动

当身体极度缺水时,立即补充水分,肾小管会迅速吸收水分,因此产生的尿液减少,使人们没有明显的尿液意义。此外,习惯锻炼的人消耗快速的水和能量,水进入身体可以迅速代谢;运动会使人们出汗,水流失,所以没有尿。

3、患有疾病

多种疾病会导致尿量减少或无尿,如尿路堵塞或肾脏病变。24小时内尿量不超过400ml,称为少尿。突然少尿时,要警惕急性肾衰竭;24小时内尿量小于100ml是无尿的,持续性无尿时要警惕尿毒症。

温馨提示

无论是多尿、少尿还是无尿,都要去医院做尿常规检查,重点关注尿蛋白。如果尿蛋白升高,可能是肾脏问题。另外,要警惕夜尿增多。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白天排尿4~8次,晚上排尿0~2次。如果晚上经常起床,持续几周,首先要排除睡前喝水和精神压力大的问题,警惕前列腺疾病或糖尿病。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