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我辨别心律失常?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可通过心悸、胸闷、脉搏异常等症状初步辨别,具体可通过观察日常体征、简单自测、记录症状等方式判断。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异常、药物副作用、遗传因素等有关,建议出现持续症状时及时就医检查。
日常可注意是否出现突发心悸、心跳沉重感或停顿感,部分患者会伴随头晕、乏力。轻度心律失常可能仅在活动后出现呼吸急促,严重时可能出现眼前发黑甚至晕厥。记录症状发作时的活动状态、持续时间及缓解方式,有助于医生判断类型。
用食指中指按压桡动脉或颈动脉,计时1分钟数脉搏次数。正常静息心率为60-100次/分,超过100次为心动过速,低于60次为心动过缓。注意脉搏是否规律,若发现漏跳、忽快忽慢或脉搏与心跳不同步,需警惕房颤、早搏等问题。
结合其他症状辅助判断,如运动后心慌加重可能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夜间平卧时心悸明显需考虑心功能异常。若伴随多汗、手抖、体重下降,可能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相关。胸痛合并心律失常需优先排除冠心病。
回顾是否近期服用含麻黄碱的感冒药、过量咖啡因摄入或酒精刺激。电解质失衡如腹泻呕吐后低钾血症也会引发心律不齐。更年期女性激素变化、长期焦虑状态可能导致功能性心律失常。
家用血压计多数附带心率监测功能,智能手环可记录静息与活动时心率变化。症状发作时可用手机录制心音或脉搏视频供医生参考。但需注意这些设备不能替代医疗级心电图检查,异常结果仍需专业确认。
日常应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和刺激性饮食,保持规律作息。可适当补充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深绿色蔬菜,但严重心律失常患者需限制浓茶咖啡。建议每年进行基础体检,有心脏病家族史或三高人群需增加心电监测频率。若自测发现脉搏持续异常或伴随晕厥、胸痛,应立即至心血管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