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尿少是怎么回事?

老人尿少可能与饮水不足、药物副作用、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增生、肾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增加饮水量、调整用药、抗感染治疗、手术干预、透析治疗等方式改善。
老年人口渴感减退或行动不便时容易出现饮水不足,导致尿液浓缩和尿量减少。建议家属定时提醒老人少量多次饮水,每日摄入1500-2000毫升温水,观察尿液颜色应呈淡黄色。若合并吞咽困难,可通过汤羹、果汁等流质补充水分。
利尿剂过量使用或某些降压药可能引起排尿异常。常见药物如呋塞米片、氢氯噻嗪片等需定期监测电解质,吲达帕胺缓释片可能造成尿钠排泄增多。发现尿量骤减应复查用药方案,必要时更换为缬沙坦胶囊等对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
老年女性因尿道短更易发生膀胱炎,表现为尿频尿急却尿量少,可伴随发热。需进行尿常规检查,确诊后可选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左氧氟沙星片或头孢克肟分散片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保持会阴清洁。
男性患者可能出现进行性排尿困难,超声检查可明确前列腺体积增大。轻症可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松弛尿道平滑肌,中重度需考虑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日常应避免憋尿,限制晚间饮水量以防夜尿增多。
慢性肾病会导致尿浓缩功能下降,表现为少尿伴水肿。需检查血肌酐和尿素氮指标,控制血压血糖。终末期需进行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配合服用碳酸司维拉姆片调节钙磷代谢。限制高钾食物摄入,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6-0.8克。
建议家属记录老人24小时出入水量,观察是否伴随水肿、恶心等症状。冬季注意保暖避免血管收缩加重少尿,饮食宜低盐清淡。若尿量持续少于400毫升/天或完全无尿,须立即就医排查急性肾损伤等危重情况。定期进行泌尿系统超声和肾功能检查,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