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因素影响“抗寒”能力?给你一份“生存法则”!

生活保健编辑 健康陪伴者
69次浏览

全国大规模降温,仿佛一夜之间进入冬季,尤其是在北方,气温已降至0℃以下。有些人特别怕冷,不想出门,所以里外三层保暖。每个人对寒冷的耐受性不同,不仅与基因有关,还与皮下脂肪的厚度、性别、体型和肌肉质量有关。

哪些因素会影响抗寒性?

1、性别

男性和女性的生殖系统不同,所以温度感知也有很大的差异。女性保暖不当容易引起痛经、月经不调闭经;睾丸对高温敏感,超过35℃会影响生精细胞的产生。

2、体型

骨架小的人皮肤散热快,抵御寒冷的能力弱。通常女性的骨架比较小,所以容易手脚冰冷。

3、肌肉量

脂肪的作用只是储存热量,肌肉产生热量,主要是在线粒体产生热量,肌肉细胞含有大量的线粒体。肌肉组织含有大量的纤维和毛细血管,血液流动为肌肉提供足够的热量,血液循环越快,就越不容易感到寒冷。

4、脂肪量

大部分脂肪分布在皮肤下,可以在体内储存热量,保暖。但是脂肪只能防止体内热量流失,不能产生热量。

怎样才能保暖?

1、穿衣方面

着装注重保护头部、颈部、膝关节、肚脐、脚、背部等。外出时尽量戴帽子,遮住大部分前额;戴上围巾和保暖背心。此外,鞋子与地面接触,因此应穿厚底、高帮鞋和鞋垫,以避免双脚受凉。

2、饮食方面

多喝开水,适当吃热食,如羊肉、牛肉、葱、姜、蒜等;烹饪食物时,可以加入少量胡椒、胡椒、肉桂来驱寒。

3、运动方面

阳光好的时候要户外运动,一次运动30分钟以上,比如骑自行车、散步、慢跑、跳绳,可以加快血液循环,增加热量,减少怕冷怕冷。

4、睡眠方面

睡觉时穿宽棉袜子,防止脚感冒。同时,睡前用热水浸泡脚,水温约37~40℃,浸泡脚20分钟,浸泡脚稍微出汗。

温馨提示

冬季寒冷不仅诱发感冒或呼吸道感染,而且促进血管收缩,影响心血管健康,甚至引起心脑血管事故。儿童或老年人在特别寒冷或恶劣的天气不能外出。值得注意的是,儿童的新陈代谢速度快,活泼活跃,所以不能穿太多,只要比成年人多穿一件。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