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需要严格防止儿童心律异常

关键词: #儿童
关键词: #儿童
夏季需警惕儿童心律异常,高温、脱水、电解质失衡等因素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建议家长加强预防措施。
高温环境下儿童出汗量增加,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加快,容易导致血容量不足。血钾、血钠等电解质紊乱会直接影响心肌细胞电活动,可能引发窦性心动过速、早搏等心律失常表现。儿童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长时间暴露可能使核心体温升高,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剧烈运动后未及时补充水分会加重上述情况,出现心悸、头晕等症状。
部分儿童存在心脏传导系统异常或先天性心脏病,高温环境可能成为心律失常诱因。病毒性心肌炎在夏季发病率较高,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后可损伤心肌细胞,导致房室传导阻滞或室性心律失常。某些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如长QT综合征,在高温刺激下更容易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这些情况可能伴随胸闷、晕厥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处理。
家长应保证儿童每日饮水1000-1500毫升,运动前后及时补充含电解质的饮品。避免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选择阴凉通风环境。注意观察孩子有无心慌、呼吸急促等异常表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需定期复查。出现持续心悸或晕厥应立即送医,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明确心律失常类型,必要时进行药物或起搏器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