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病是如何传染的
眼科编辑
健康陪伴者
眼科编辑
健康陪伴者
红眼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传播,常见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等。传播途径主要有接触传播、飞沫传播、母婴传播、医源性传播、水源传播等。红眼病具有较强传染性,需做好隔离与消毒措施。

接触传播是红眼病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当健康人群用手触摸患者眼部分泌物后,再揉搓自身眼睛,可导致病原体侵入结膜。共用毛巾、枕头、化妆品等个人物品,或与患者握手、拥抱等密切接触行为均可传播。腺病毒引起的流行性角结膜炎可通过接触传播造成群体性暴发。
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可能携带病原体。当飞沫直接溅入健康人眼部,或通过空气悬浮后被吸入呼吸道再经鼻泪管感染眼部,均可引发疾病。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引起的急性结膜炎可通过此方式传播,在密闭空间内传播风险显著增加。
新生儿经产道分娩时可能接触母亲阴道分泌物中的病原体,导致新生儿结膜炎。常见病原体包括淋球菌、衣原体等。这类感染起病急骤,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角膜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孕妇产前筛查与新生儿预防性用药可有效阻断传播。

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或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可能导致交叉感染。眼科检查设备、眼压计、角膜接触镜等重复使用的器械是潜在传播媒介。铜绿假单胞菌等条件致病菌常通过此类途径传播,在免疫力低下人群中易引发重症感染。
公共泳池、温泉等水体若被病原体污染,游泳时眼部接触污水可引发感染。腺病毒8型、19型等嗜水性病毒可在泳池中存活较长时间,导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海水浴场、水上乐园等场所也需警惕水源性传播风险。

预防红眼病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用手揉眼,不与患者共用生活用品。患者使用过的毛巾应煮沸消毒,接触眼部后需用流动水洗手。流行期间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游泳时佩戴密封护目镜。出现眼红、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细菌性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抗生素药物,病毒性感染以对症治疗为主。患病期间应居家隔离,儿童患者需暂停入园入学直至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