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肝脏闭锁症状

先天性肝脏闭锁主要表现为黄疸、陶土色粪便、肝脾肿大、生长发育迟滞及凝血功能障碍。该疾病是新生儿期严重的胆道系统畸形,需早期识别并干预。
出生后1-2周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黄疸,皮肤及巩膜黄染明显。与生理性黄疸不同,其血清胆红素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尿胆红素阳性而粪胆原阴性。黄疸程度与胆道梗阻严重性相关,光照疗法无法缓解。家长需注意新生儿皮肤颜色变化,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检测胆红素水平。
由于胆汁无法排入肠道,患儿粪便呈灰白色或淡黄色,质地油腻。该症状在出生后3-5天即可显现,是胆道完全闭锁的特征性表现。家长需每日观察婴儿排便颜色,发现异常需立即进行超声检查和胆道造影确诊。
肝脏质地变硬且进行性增大,右肋缘下可触及肿大肝缘。随着门静脉高压发展,脾脏也逐渐肿大。腹部超声可见肝内胆管扩张缺失,肝门部纤维块形成。该症状提示已出现继发性肝硬化,需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决定手术方案。
因胆汁缺乏导致脂肪及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患儿体重增长缓慢,可能出现佝偻病或出血倾向。营养支持需采用特殊配方奶粉,补充维生素ADEK注射液。家长需定期监测生长曲线,配合营养师调整喂养方案。
维生素K吸收不足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表现为皮肤瘀斑、脐带残端渗血或消化道出血。需紧急肌注维生素K1注射液改善凝血功能,术前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纠正凝血异常。该症状提示疾病已进入失代偿期。
确诊后应在出生后60天内完成葛西手术,术后需长期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等药物延缓肝硬化进展。日常护理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喂养时少量多次保证热量摄入,定期复查肝功能及超声监测门静脉压力。若出现呕血、意识改变等门脉高压并发症,需考虑肝移植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