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桡骨头半脱位复位方法

小儿桡骨头半脱位可通过手法复位、固定制动等方式治疗。小儿桡骨头半脱位通常由牵拉手臂、外伤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肘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手法复位是治疗小儿桡骨头半脱位的常用方法,需由专业医生操作。医生一手握住患儿前臂,另一手拇指按压桡骨头,同时旋转前臂并屈曲肘关节,听到弹响提示复位成功。复位后疼痛可立即缓解,患儿可恢复手臂活动。禁止家长自行尝试复位,不当操作可能加重损伤。
复位后需用三角巾或绷带悬吊固定患肢1-2天,避免再次牵拉。固定期间限制患儿跑跳等剧烈活动,防止复发。若患儿年龄较小,家长需密切观察固定松紧度,避免影响血液循环。固定期间可适当冰敷缓解肿胀,每次10-15分钟。
复位后若仍有轻微疼痛,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儿童适用药物。禁止自行服用成人镇痛药。疼痛持续超过24小时或加重,需及时复诊排除合并骨折可能。
避免单手突然牵拉儿童手臂,抱起时应托住腋下或双手扶持。教导儿童行走时不要单侧拽拉家长手臂。既往有脱位史的患儿更需注意防护,复发概率较高。5岁以下儿童桡骨头发育未完善,需特别警惕。
复位后1周内避免提重物或悬吊动作。家长需观察患儿手臂活动度是否完全恢复,若出现持续无力、麻木需就医检查。多数患儿复位后无后遗症,但反复脱位可能影响桡骨发育,需定期随访。
日常需避免过度牵拉患儿手臂,选择合适衣物减少穿脱时的拉扯。游戏时注意保护肘关节,避免从高处坠落等外伤。若患儿哭闹拒动上肢,不可强行活动,应及时就医排查脱位。复位后2周内避免参加体操、单杠等需上肢负重的运动,待关节囊完全修复后再逐步恢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