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绞痛的诊断与治疗

心血管内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54次浏览

关键词: #心绞痛 #老年人

老年人心绞痛通常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可通过心电图检查、冠状动脉造影、血液生化检测、心脏超声、运动负荷试验等方式诊断,治疗手段主要有硝酸甘油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干预以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等手术方式。心绞痛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因素有关,常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放射至左肩臂等症状。

1、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是诊断心绞痛的基础手段,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识别心肌缺血特征性改变,如ST段压低或T波倒置。静息心电图对稳定性心绞痛检出率较低,需结合发作时记录。动态心电图监测可捕捉阵发性缺血事件,尤其适用于症状不典型的老年患者。检查无须特殊准备,但需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波动干扰结果。

2、冠状动脉造影

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直观显示血管狭窄程度和部位。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后X线成像,能发现超过50%管腔狭窄的病变。适用于药物控制不佳或拟行血运重建的患者,但存在造影剂肾病、血管损伤等风险。术前需评估肾功能及出血倾向,术后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出血情况。

3、硝酸甘油片

硝酸甘油片是缓解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快速改善心肌供血。舌下含服1-3分钟起效,5分钟内未缓解需警惕心肌梗死。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低血压,青光眼患者禁用。日常携带时需避光防潮,开封后3个月未用完应更换。

4、阿司匹林肠溶片

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心肌梗死风险。长期服用需监测消化道出血倾向,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可减少胃黏膜损伤。对阿司匹林过敏者可用氯吡格雷替代,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服药期间避免同时使用其他非甾体抗炎药。

5、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对于严重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支架植入能有效恢复血流。金属裸支架术后需双抗血小板治疗1个月,药物洗脱支架需延长至6-12个月。术后需定期复查支架通畅度,控制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高龄患者需评估手术耐受性,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时慎选。

老年心绞痛患者日常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2000毫克以内,优先选择深海鱼、燕麦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太极拳,运动时心率不宜超过170减年龄。随身携带急救卡片注明用药信息,避免寒冷刺激和情绪激动。定期监测血压血脂,每3-6个月复查心脏功能,出现疼痛频率增加或休息时发作需立即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