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严重了会怎么样

肠炎严重时可能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肠穿孔、败血症甚至休克等并发症。肠炎通常由感染、免疫异常、药物刺激等因素引起,需根据具体类型采取针对性治疗。
轻度肠炎患者可能出现腹泻、腹痛、低热等症状,通过补液和饮食调整多可缓解。若未及时干预,持续腹泻会导致体内水分大量流失,血液浓缩引发循环障碍,出现口干、尿少、皮肤弹性下降等脱水表现。电解质紊乱常伴随低钾血症,表现为肌无力、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影响呼吸肌功能。
重症感染性肠炎可能造成肠黏膜大面积坏死,细菌毒素入血后导致寒战、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炎症反复发作可能形成肠壁溃疡深达肌层,增加肠穿孔风险,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伴腹膜刺激征。部分免疫性肠炎长期活动会引发肠腔狭窄、瘘管形成,少数患者可能发展为中毒性巨结肠,出现腹胀、压痛反跳痛等急腹症表现。
出现持续48小时以上高热、血便、意识模糊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治疗期间需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及高纤维食物,急性期可采用米汤、藕粉等流质饮食。恢复期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适量补充复合维生素制剂有助于黏膜修复。注意观察排便性状变化,便后保持肛周清洁以防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