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消化内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40次浏览

关键词: #脂肪肝 #妊娠 #急性脂肪肝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妊娠高血压疾病、多胎妊娠、胎儿性别为男性、既往肝病史、遗传代谢缺陷等。该病是妊娠晚期特有的严重并发症,需高度警惕。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子痫前期或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发生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概率显著增高。血压异常可能导致肝脏微循环障碍,影响脂肪酸代谢,进而诱发肝细胞脂肪变性。这类孕妇需密切监测尿蛋白、肝功能等指标,出现恶心呕吐、右上腹疼痛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临床常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等药物辅助治疗。

2、多胎妊娠

双胎或多胎妊娠时母体代谢负荷加重,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更为显著,可能干扰线粒体脂肪酸氧化功能。多胎孕妇在妊娠晚期更易出现转氨酶升高、凝血功能障碍等表现。建议定期进行胎心监护和肝脏超声检查,必要时提前住院观察。

3、胎儿性别为男性

临床数据显示,怀男性胎儿的孕妇发病风险相对更高,可能与男性胎儿产生的激素影响母体代谢有关。这类孕妇在妊娠32周后需加强产检频率,特别注意皮肤黄染、嗜睡等预警症状。

4、既往肝病史

有慢性肝炎、脂肪肝等基础肝病的孕妇,肝脏代偿能力较差,在妊娠期代谢压力下更易出现急性脂肪浸润。这类人群孕前应评估肝功能状态,孕期避免高脂饮食,可遵医嘱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等护肝药物。

5、遗传代谢缺陷

长链3-羟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等遗传性疾病会直接影响脂肪酸代谢,这类孕妇可能在妊娠中期就出现剧烈呕吐、低血糖等先兆症状。建议有相关家族史者在孕早期进行基因筛查,确诊后需严格进行膳食管理。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起病凶险,孕妇应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每日摄入优质蛋白不少于80克,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避免剧烈运动但需保持适度散步等轻度活动。所有出现持续乏力、茶色尿等症状的孕妇须立即住院治疗,必要时需终止妊娠以挽救母体生命。产后需继续监测肝功能3-6个月,警惕慢性肝病风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