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分娩检查的流程

孕妇分娩检查的流程主要包括产前评估、入院检查、产程监测和产后观察四个阶段,具体需根据孕妇个体情况和医院规范调整。
产前评估通常在妊娠36-37周进行,包括胎心监护、超声检查评估胎儿大小和胎位、骨盆测量确定分娩方式。医生会询问宫缩频率、见红或破水情况,检查宫颈成熟度。妊娠期高血压或糖尿病孕妇需额外进行血压监测和血糖检测。部分医院会要求完成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等实验室检查。
出现规律宫缩或破水后,孕妇需携带孕期保健手册办理入院。护士会测量体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胎心监护评估胎儿状况。医生通过阴道检查确认宫口扩张程度和胎先露位置,必要时复查超声。需签署知情同意书,建立静脉通路以备紧急情况。
第一产程每1-2小时监测宫缩强度和持续时间,通过胎心监护仪持续观察胎儿心率变化。第二产程需指导孕妇正确用力,助产士持续评估胎头下降进度。出现胎心异常、产程停滞等情况时,可能需紧急剖宫产。第三产程重点观察胎盘娩出完整性和产后出血量。
分娩后2小时为第四产程,需每15分钟按压宫底观察子宫收缩情况,监测血压和阴道出血量。新生儿接受阿普加评分和基础体检。产后24小时内需完成会阴切口或剖宫产伤口检查,指导母乳喂养和产后康复。出院前需复查血常规,接种疫苗,预约产后42天复查。
建议孕妇提前了解分娩征兆,准备好待产包包含宽松衣物、护理垫等用品。临产前保持适度活动有助于促进产程,但破水后需平卧防止脐带脱垂。分娩过程中可通过拉玛泽呼吸法缓解疼痛,家属陪伴能提供心理支持。产后注意会阴清洁,按医嘱使用促子宫收缩药物,6周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和性生活。出现发热、恶露异味或大出血需立即返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