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性白内障如何治疗

青光眼性白内障可通过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青光眼性白内障通常由房水循环障碍、晶状体代谢异常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眼压升高、视力模糊等症状。
早期可遵医嘱使用降眼压药物缓解症状,如布林佐胺滴眼液可抑制房水生成,拉坦前列素滴眼液能促进房水排出。若合并炎症反应,需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控制炎症。药物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时使用,避免自行增减剂量。
对于药物控制不佳的病例,可选择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该术式通过激光在虹膜周切孔改善房水引流,降低眼压。术后需定期复查眼压及前房深度,部分患者可能需联合YAG激光后囊切开术处理并发性白内障。
晶状体明显混浊时需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同步处理青光眼可选用小梁切除术或房角分离术。该术式能同时解决白内障导致的视力障碍和青光眼性房角阻塞,术后需密切监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晚期病例可考虑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通过房水分流装置建立人工引流通道。该手术适用于多次滤过手术失败者,需注意术后早期可能出现浅前房或引流管阻塞等并发症。
严重病例可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的复合术式,一次性解决晶状体混浊和房水排出障碍。术前需通过UBM检查精确评估房角结构,术后需长期使用抗瘢痕药物预防滤过道粘连。
患者术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及低头动作,保持每日饮水不超过1500毫升。饮食需限制咖啡因摄入,多补充深色蔬菜中的叶黄素。定期监测24小时眼压曲线,每3个月复查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出现眼红、眼痛等异常需立即就医,不可擅自停用降眼压药物。建议选择防蓝光眼镜减少电子屏幕对眼底的刺激,夜间睡眠时可抬高床头15度以促进房水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