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产后出血的原因预防及处理

妇产科编辑 健康真相官
132次浏览

关键词: #产后出血 #产后

产后出血多由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引起,预防措施包括孕期保健及分娩监护,处理需要根据出血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如子宫按摩、用药止血或手术干预。

1、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是产科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能由以下几方面引起:

子宫收缩乏力:是最常见原因。分娩过程中过度扩张或疲劳的子宫无法有效收缩。例如,多胎妊娠、羊水过多、胎儿过大都会增加这一风险。分娩过程中使用过多催产素或麻醉剂也可能抑制子宫收缩。

产道损伤:包括会阴撕裂、阴道或宫颈裂伤,以及剖宫产手术中的切口出血等。这种出血多见于生产过于迅速、胎儿体积较大或产钳助产的情况下。

胎盘异常:如胎盘残留(部分胎盘或膜未排出)、胎盘早剥或植入性胎盘等,导致子宫无法完全复位并持续出血。

凝血功能障碍:孕妇本身存在血液病、产程感染或羊水栓塞等情况,会扰乱正常的凝血机制,加重出血风险。

2、如何预防产后出血

预防产后出血可从孕期和分娩过程进行干预:

孕期保健:产检能够评估子宫状态、胎儿情况以及孕妈的凝血功能。营养充足、补铁防止贫血尤其重要。

科学分娩:分娩时需由专业医护团队监护,根据需求采取适当的分娩方式,避免产道损伤及其他意外。

高危因素管理:如有多胎妊娠、曾有产后出血史或胎盘异常,应提前制定分娩方案,必要时评估剖宫产可能。

3、产后出血的处理方法

治疗需快速确认出血原因,针对性采取以下措施:

子宫收缩乏力:立即按摩子宫促进收缩,并使用促宫缩药物(如催产素、麦角新碱或卡贝缩宫素)。必要时进行子宫动脉结扎术或子宫切除术。

产道损伤:及时进行缝合修复,确保裂伤愈合。如为剖宫产切口出血需特殊护理。

胎盘残留:手动剥离胎盘或进行子宫刮宫术清除残留组织,预防感染。

凝血功能障碍:加强输血(补充红细胞、血浆或血小板)及凝血因子替代治疗,同时处理原发病。

产后出血是可防可控的,但需及早发现症状并采取干预措施。如果分娩后发觉恶露异常(血量多、持续时间长或出现血块),应及时就医以避免严重并发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