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骨关节炎的区别是什么

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虽然都影响关节,但它们的病因、表现及治疗方式完全不同,需要明确区分。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身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体组织,导致关节滑膜发炎,常见于手指、手腕等小关节部位,并且呈对称分布。典型表现包括晨僵超过1小时、持续关节疼痛、红肿及活动受限,部分患者可能有疲劳、低热等全身症状。而骨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因软骨磨损引起的关节炎症,通常在膝盖、髋关节等承重关节或反复用力的关节部位发生,疼痛通常在活动后加剧,休息后缓解。
从发病原因看,类风湿偏向免疫系统异常,与遗传、感染、环境等因素相关,常见于中青年患者,女性多于男性;骨关节炎主要与年龄、关节负荷、肥胖、创伤等因素相关,常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男女相近。在诊断上,类风湿性关节炎通过血液检查(如类风湿因子RF及抗CCP抗体)及影像学检查确诊,而骨关节炎主要依赖影像学(如X光表现软骨变薄、骨刺等)和病史。
日常注意事项方面,类风湿患者需要积极控制炎症,坚持药物治疗并定期复查。避免感染、劳累及精神压力,同时可通过适度锻炼增强体能。骨关节炎患者需控制体重,避免过度使用关节,适量做低冲击性的运动(如游泳、骑行),并可通过理疗、护具减轻局部负担。当症状严重或无法缓解时,应及时咨询医生,制定个人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