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乙型肝炎不仅会伤害肝脏

肝胆疾病编辑 医颗葡萄
146次浏览

关键词: #肝炎 #肝脏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确实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但损害程度因人而异。乙型肝炎病毒主要侵犯肝脏,可能导致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乙型肝炎的损害机制主要有病毒直接损伤肝细胞、免疫系统攻击感染肝细胞、长期炎症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影响肝功能肝癌风险增加等。

1、病毒直接损伤肝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进入肝细胞后,会在细胞内复制繁殖,这个过程可能导致肝细胞结构破坏和功能异常。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的病毒蛋白也可能干扰肝细胞正常代谢。这种直接损伤在急性感染期较为明显,表现为转氨酶升高和肝区不适。

2、免疫系统攻击感染肝细胞

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被病毒感染的肝细胞后,会发起攻击以清除病毒。这种免疫反应虽然有助于控制病毒感染,但同时也会造成肝细胞损伤。免疫介导的损伤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炎症持续存在的主要原因,可能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

3、长期炎症导致肝纤维化

持续的肝脏炎症会激活肝星状细胞,导致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形成肝纤维化。纤维化会使肝脏结构发生改变,影响肝脏血流和功能。纤维化程度可通过肝弹性检测评估,早期干预可延缓或逆转纤维化进展。

4、肝硬化影响肝功能

长期未控制的乙型肝炎可能导致肝硬化,此时正常肝组织被纤维瘢痕取代,肝脏变硬、表面结节状。肝硬化会引起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并发症,严重时需要进行肝移植手术。

5、肝癌风险增加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病毒DNA整合入肝细胞基因组可能导致基因突变,加上长期炎症刺激,大大增加肝癌发生概率。定期进行甲胎蛋白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癌。

乙型肝炎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病毒载量和肝脏影像学检查,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等抗病毒药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饮酒和滥用药物,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控制脂肪摄入。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个人卫生,防止传染他人,家人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保持积极心态,配合医生进行规范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控制病情发展。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