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走路步态叫什么

小儿麻痹症走路步态通常称为脊髓灰质炎步态或弛缓性瘫痪步态。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无力或瘫痪。
脊髓灰质炎步态表现为患侧下肢肌肉萎缩、肌张力降低,行走时出现跛行或拖曳步态。由于股四头肌、胫骨前肌等肌群受累,患儿可能出现膝关节过伸、足下垂等特征性姿势。步态异常程度与神经损伤范围相关,单侧下肢受累时呈摇摆步态,双侧受累时呈鸭步样行走。
弛缓性瘫痪步态属于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与痉挛性步态相反。患儿因肌肉弛缓无法维持正常关节位置,常需用手按压大腿辅助行走。伴随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长期未矫正可导致跟腱挛缩、马蹄足等畸形。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步态功能。
双侧下肢广泛肌群瘫痪时,患儿为保持平衡会采用鸭步步态。行走时躯干左右摇摆,双足间距增宽,髋关节外展幅度增大。这种代偿性步态易导致骨盆倾斜和脊柱侧弯,需通过矫形器配合肌肉力量训练进行干预。
患儿常通过改变重心分布、增大步宽等方式代偿肌力不足。上肢可能呈"翼状"姿势以维持平衡,步行速度明显减慢。长期异常步态会引发继发性骨关节损伤,需定期评估跟骨、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状态。
经系统康复治疗后,部分患儿可恢复接近正常步态。残余肌力训练、矫形器适配和步态再教育是关键干预手段。严重病例可能遗留永久性步态异常,需终身使用踝足矫形器等辅助器具。
建议家长定期带孩子到康复科评估步态功能,早期介入物理治疗和运动训练。保持适度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避免肥胖加重关节负担。穿戴定制矫形鞋可改善足部生物力线,预防继发性畸形。营养方面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D,促进神经肌肉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