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小儿麻痹症的前兆是什么症状

|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儿麻痹症的前兆是什么症状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小儿麻痹症的前兆症状主要有发热、头痛、咽痛、乏力、恶心呕吐等。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状态,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1、发热

发热是小儿麻痹症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体温可能突然升高至38-39摄氏度,持续1-3天。发热期间儿童可能伴随精神萎靡、食欲减退,部分患儿会出现面部潮红、皮肤干燥等表现。家长需注意监测体温变化,避免高热引发惊厥,可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温水擦浴、减少衣物等。

2、头痛

头痛多表现为前额或双侧太阳穴部位胀痛,儿童可能因无法准确描述而表现为烦躁哭闹、拒绝活动。头痛程度与发热相关,在体温升高时加重,退热后缓解。若头痛持续不缓解或伴随呕吐,家长需警惕神经系统受累可能,应及时就医排查。

3、咽痛

咽部充血肿胀可导致吞咽困难、拒食等症状,检查可见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部分患儿会因咽痛引发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家长可给予温凉流质饮食缓解不适,避免刺激性食物加重黏膜损伤。

4、乏力

患儿常表现为肢体无力、活动减少,婴幼儿可能出现吸吮力减弱、抬头困难等。乏力症状多在发热后1-2天出现,与病毒血症导致肌肉功能暂时性障碍有关。家长需注意观察肢体活动对称性,若出现单侧肢体无力需立即就医。

5、恶心呕吐

胃肠功能紊乱可引发非喷射性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该症状多与发热、头痛伴随出现,儿童可能出现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家长应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呕吐频繁或出现嗜睡等脱水表现时需紧急送医。

家长发现儿童出现上述症状时,应保持患儿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加重病情。饮食以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为主,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手段,家长需按计划完成儿童免疫接种。若患儿出现肢体活动障碍、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需立即送往医院进行专业救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不可逆的神经损伤。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新生儿听力筛查左耳未通过

新生儿听力筛查左耳未通过可能是由外耳道胎脂堵塞、中耳积液或先天性听力损失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复筛或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1、外耳道胎脂堵塞

新生儿外耳道残留胎脂或羊水可能暂时影响声波传导,导致筛查未通过。这种情况通常表现为单侧筛查异常,耳镜检查可见外耳道堵塞物。家长需配合医生清理外耳道,复筛前避免自行掏耳。若为单纯胎脂堵塞,清理后复筛多数可恢复正常。

2、中耳积液

分娩过程中羊水进入中耳腔或咽鼓管功能未完善可能导致积液,影响筛查结果。这类情况常伴随轻微鼓膜内陷,但无红肿疼痛表现。建议家长保持喂养姿势正确,避免呛奶加重积液,部分婴儿2-4周积液可自行吸收。若持续未改善,需耳鼻喉科评估是否需鼓膜穿刺。

3、先天性听力损失

遗传因素或孕期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耳蜗发育异常。这类情况表现为重复筛查未通过,可能伴随早产、高胆红素血症等高危因素。家长需在出生后3个月内完成听性脑干反应检查,确诊后可考虑佩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入。常见相关药物包括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甲钴胺片等营养神经药物。

4、筛查技术误差

环境噪音、婴儿哭闹或探头接触不良可能造成假阳性结果。建议选择婴儿安静睡眠时复筛,确保检测环境噪音低于40分贝。家长需核对筛查报告中的信噪比数据,若数值接近临界值(如35dB),需重点复查。

5、听神经病谱系障碍

这类特殊听力损失表现为耳蜗功能正常但神经信号传导异常,需通过耳声发射与ABR联合诊断。患儿可能对突然声响有惊跳反应但无法辨别语言,随成长可能出现语言发育迟缓。确诊后需言语康复训练,严重者需考虑人工耳蜗手术干预。

家长发现筛查未通过无须过度焦虑,但必须按时完成42天复筛。日常注意观察婴儿对摇铃声、拍手声的反应,避免躺着喂奶以防中耳炎。复筛仍异常者应在3月龄内完成诊断性检查,6月龄前启动干预可最大限度减少语言发育影响。哺乳期母亲可适当增加富含DHA的海鱼、坚果等食物,有助于婴儿听觉神经发育。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