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皱针副作用注意两个副作用
美容外科编辑
健康领路人
美容外科编辑
健康领路人
除皱针可能引起局部肿胀和肌肉无力两个副作用。除皱针的主要成分是肉毒毒素,通过阻断神经与肌肉的信号传导达到除皱效果,但注射后可能出现短暂不良反应。

局部肿胀是除皱针注射后常见反应,通常在注射后24小时内出现,表现为注射部位轻微发红、胀痛,可能与针头刺激或药物扩散有关。这种情况一般无需特殊处理,48小时后会自行消退。注射后6小时内避免按压、热敷或剧烈运动有助于减轻肿胀。若肿胀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皮肤温度升高,需及时联系医生排除感染可能。

肌肉无力多发生在注射后1-2周,由于肉毒毒素暂时抑制了目标肌肉收缩,可能导致表情僵硬、抬眉困难等。这种作用属于治疗预期效果的一部分,但若扩散至非目标肌肉,可能引起暂时性眼睑下垂、嘴角不对称等。症状通常在4-8周随药物代谢逐渐缓解。注射后避免立即平躺或低头,可减少药物向周围组织扩散的概率。

注射后24小时内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化妆或使用刺激性护肤品。一周内忌烟酒及辛辣食物,减少可能加重肿胀的因素。两次注射间隔建议不少于3个月,频繁注射可能增加抗体产生风险。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专业医师操作能有效降低副作用发生概率,注射前需如实告知过敏史和用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