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的中医7种辨证论治

妇产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126次浏览

关键词: #月经 #中医 #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可通过中医辨证分为7种类型,包括气血两虚肝郁气滞、肾虚等,需根据证型采用相应中药、饮食及生活方式调理。

1气血两虚型表现为月经量少、色淡、周期延迟,常伴乏力头晕。治疗以补气养血为主,可选用八珍汤或归脾汤。日常多吃红枣、桂圆、瘦肉,避免过度劳累。

2肝郁气滞型多见月经周期紊乱、经前乳房胀痛、情绪波动。疏肝解郁是调理重点,柴胡疏肝散或逍遥散为常用方剂。建议饮用玫瑰花茶,练习瑜伽或深呼吸缓解压力。

3肾虚型分肾阳虚与肾阴虚。肾阳虚者经期延迟、畏寒,适用右归丸;肾阴虚者经量少、潮热,可用左归丸。饮食可搭配黑豆、核桃或山药,避免熬夜。

4血热型月经提前、量多色深,可能伴随口干。清热凉血为主,丹栀逍遥散或清经散可选用。减少辛辣食物,增加藕节、绿豆等凉性食材。

5血寒型经期延后、量少色暗、小腹冷痛。温经散寒是关键,温经汤或艾附暖宫丸常用。日常可用生姜红糖水暖宫,注意腹部保暖。

6痰湿型表现为经血黏稠、周期紊乱,体型偏胖。需化痰祛湿,苍附导痰丸适宜。饮食减少甜腻,多吃薏米、冬瓜,适度运动排湿。

7血瘀型经血有块、腹痛拒按。活血化瘀为治则,桃红四物汤或桂枝茯苓丸有效。可食用山楂、黑木耳,配合局部热敷促进循环。

月经不调需结合具体证型针对性调理,中药与生活方式调整协同作用更佳。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