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病人的护理需要注意什么

骨折病人的护理需注意固定、营养和心理支持,促进愈合和功能恢复。固定是关键,营养补充有助于骨骼修复,心理支持帮助患者保持积极心态。
1.固定是骨折护理的首要任务。骨折后,医生通常会使用石膏、夹板或外固定器来固定患处,防止骨骼移位。患者需严格按照医嘱保持固定,避免过早活动或负重。定期复查X光片,确保骨骼愈合情况良好。若固定物出现松动或不适,应及时就医调整。
2.营养补充对骨折愈合至关重要。骨骼修复需要充足的钙、磷、维生素D和蛋白质。患者应多食用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等。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可通过晒太阳或食用鱼类、蛋黄等获取。蛋白质是骨骼修复的基础,鸡蛋、瘦肉、鱼类等优质蛋白应纳入日常饮食。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片或维生素D补充剂。
3.心理支持对骨折患者康复同样重要。骨折可能导致行动不便和疼痛,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家属应多与患者沟通,给予鼓励和陪伴,帮助其保持积极心态。适当的活动如阅读、听音乐等,可缓解心理压力。若情绪问题严重,可寻求心理咨询或专业帮助。
4.功能锻炼是骨折康复的重要环节。在医生指导下,患者可进行适度的康复训练,如关节活动、肌肉力量训练等,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训练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用力或过早负重。水中运动如游泳或水中步行,可减轻关节负担,促进功能恢复。
5.预防并发症是骨折护理的重点。长期卧床可能导致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应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进行深呼吸和咳嗽练习,预防肺部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感冒。若出现发热、肿胀、疼痛加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骨折病人的护理需从固定、营养、心理、功能锻炼和预防并发症多方面入手,促进愈合和功能恢复。家属和患者应密切配合医生,严格执行护理计划,确保康复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