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好了小孩血象高发烧怎么办

川崎病康复后儿童出现血象高伴发烧需警惕复发或感染,应立即就医排查。可能原因包括川崎病未完全治愈、继发感染或药物反应,需通过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明确病因。
1.川崎病复发
川崎病是一种全身血管炎症,5%-10%患儿会出现复发。典型表现为持续高热超过5天,伴随草莓舌、手足脱皮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小板增多、C反应蛋白显著增高。治疗需重新开始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剂量为2g/kg,同时配合阿司匹林抗炎,剂量为30-50mg/kg/天。
2.细菌感染
免疫系统受损患儿易发生细菌感染。常见病原体包括链球菌、葡萄球菌等。血常规显示中性粒细胞比例超过70%,可能伴随核左移。治疗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如头孢曲松每日50-75mg/kg,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每日40mg/kg,分2-3次给药。严重感染需住院静脉用药。
3.药物热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引起药物热,通常体温在38℃左右,无其他感染征象。实验室检查可见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增高。处理方法是暂停可疑药物,改用对乙酰氨基酚控制体温,剂量为10-15mg/kg/次,间隔4-6小时给药。
4.其他并发症
冠状动脉病变可能导致心肌缺血,表现为低热伴乏力。需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冠状动脉内径。治疗包括硝酸甘油扩张血管,剂量为0.1-0.2mg/kg/次,以及低分子肝素抗凝,剂量为1mg/kg/次,皮下注射。
患儿出现发热应及时测量体温,记录热型变化。保持每日2000ml以上饮水量,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米粥、蒸蛋。物理降温采用温水擦浴,重点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密切观察有无皮疹、结膜充血等川崎病特征性表现。
川崎病康复期出现发热需高度重视,这可能是疾病复发或继发感染的信号。及时就医完善炎症指标、病原学及心脏评估是关键。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抗炎、抗感染或调整药物方案,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和体温管理。定期随访冠状动脉情况至关重要,建议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