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感染是什么病

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感染是手术切口被细菌侵入引发的炎症反应,表现为红肿、疼痛、渗液或发热,需及时医疗干预避免并发症。主要原因包括细菌污染、术后护理不当、免疫力低下,治疗需抗生素、伤口清创及加强护理。
1. 剖宫产伤口感染的常见原因
细菌感染多源于皮肤表面或环境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术中消毒不彻底或术后敷料污染可能引发感染。产妇免疫力下降如贫血、妊娠期糖尿病会增加风险。术后活动过早、衣物摩擦或汗液刺激伤口也会导致感染。
2. 感染症状识别与就医指征
伤口持续跳痛、发红范围扩大、黄色脓液渗出或体温超过38℃需立即就诊。伴随恶臭分泌物或伤口裂开提示严重感染,可能需影像学检查确认是否形成脓肿。轻微红肿可先观察24小时,无缓解则需医疗评估。
3. 医疗处置的三种方式
抗生素治疗首选头孢类(如头孢唑林)、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或克林霉素,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调整。伤口处理包括每日碘伏消毒、清除坏死组织的清创术,深部脓肿需切开引流。严重感染需静脉用药联合伤口负压吸引治疗。
4. 家庭护理关键措施
保持伤口干燥,使用无菌纱布覆盖并每日更换,排便后从前向后清洁避免污染。穿着高腰纯棉内裤减少摩擦,咳嗽时用手按压伤口减轻张力。术后2周内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淋浴后立即擦干切口周围。
5. 预防感染的营养与监测
每日补充60g蛋白质(鸡蛋、鱼肉)和维生素C(猕猴桃、西兰花)促进愈合。监测体温早晚各一次,记录伤口渗液颜色和量。术后42天复查需做超声检查确认子宫恢复情况,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
剖宫产伤口感染通过规范治疗多数在2周内痊愈,延误处理可能导致腹膜炎或败血症。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出现发热或伤口异常渗血渗液时需24小时内返院。哺乳期用药需告知医生,避免使用四环素类影响婴儿发育。保持切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是预防复发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