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虫病的症状
肝吸虫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肝区不适、黄疸等症状。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鱼虾传播,感染后可能引发胆管炎、肝硬化等并发症。
1、腹痛
腹痛是肝吸虫病的常见症状,多位于右上腹或中上腹,呈持续性隐痛或胀痛。腹痛可能与虫体在胆管内活动、胆管阻塞或炎症反应有关。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吡喹酮片、阿苯达唑片等驱虫药物,同时针对胆管炎症使用头孢克肟胶囊、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
2、腹泻
肝吸虫病患者可能出现腹泻症状,粪便多呈稀水样或含有未消化食物。腹泻与寄生虫影响胆汁分泌、肠道吸收功能紊乱有关。严重时可导致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除驱虫治疗外,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功能,并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3、消化不良
肝吸虫感染可导致胆汁分泌异常,引起食欲减退、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长期消化不良可能影响营养吸收,导致贫血、乏力等表现。治疗需结合驱虫药物,同时使用多酶片、胰酶肠溶胶囊等助消化药物,饮食上选择易消化、低脂食物。
4、肝区不适
患者常感到肝区隐痛或压迫感,体检可发现肝脏肿大、压痛。这与虫体寄生于胆管引发局部炎症反应、胆管扩张有关。超声检查可能显示胆管壁增厚、肝内胆管扩张等改变。除病原治疗外,可配合使用消炎利胆片、熊去氧胆酸胶囊改善胆汁淤积。
5、黄疸
当肝吸虫大量寄生导致胆管阻塞时,可能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等黄疸症状。严重者可继发胆汁性肝硬化。需及时进行驱虫治疗,必要时行内镜或手术解除胆道梗阻。药物治疗包括腺苷蛋氨酸肠溶片、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注射液等利胆退黄药物。
预防肝吸虫病需避免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彻底煮熟食材可有效杀灭寄生虫。流行区居民应定期进行粪便检查,发现感染及时治疗。患者治疗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高脂食物加重肝胆负担。治疗后需复查粪便虫卵以确认疗效,防止复发。出现持续腹痛、黄疸加重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相关推荐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