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是血液中运输胆固醇的两种脂蛋白,前者俗称“坏胆固醇”,后者俗称“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主要将胆固醇从肝脏运至外周组织,过量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高密度脂蛋白则逆向转运胆固醇至肝脏代谢,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1、低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由极低密度脂蛋白代谢产生,核心成分为胆固醇酯,表面覆盖载脂蛋白B-100。当其水平超过3.4mmol/L时,胆固醇易沉积在血管内皮形成斑块,诱发冠心病、脑梗死等疾病。常见升高原因包括高脂饮食、缺乏运动、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可通过减少饱和脂肪摄入、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调控。
2、高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由肝脏和小肠合成,主要含载脂蛋白A1。该蛋白通过胆固醇逆转运机制,将外周组织多余胆固醇运回肝脏分解,正常值应大于1.0mmol/L。规律运动、摄入橄榄油等不饱和脂肪酸可提升其水平,而吸烟、肥胖会降低其浓度。临床常用烟酸缓释片辅助升高高密度脂蛋白。
3、检测意义
两者比值是评估心血管风险的重要指标,理想状态下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应低于2.5。体检时若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或高密度脂蛋白偏低,需结合甘油三酯等指标综合判断,必要时进行颈动脉超声等进一步检查。

4、调控方法
饮食上建议增加深海鱼类、坚果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限制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品。运动方面每周需保证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药物干预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服用降脂药。
5、特殊人群管理
糖尿病患者常伴脂代谢异常,应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2.6mmol/L以下。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需加强血脂监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可能需联合使用依折麦布片等药物强化治疗。

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精神紧张。烹饪时选择蒸煮等少油方式,每日摄入膳食纤维不少于25克。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检测血脂,已有异常者每3-6个月复查。若出现胸闷、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可仅依赖饮食调节忽视药物治疗。
相关推荐
01:00
01:16
02:04
01:40
01:53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如何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 2 动脉粥样硬化什么引起的
- 3 怎么知道自己有动脉粥样硬化
- 4 动脉粥样硬化怎么引起的
- 5 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
- 6 动脉粥样硬化注意什么?
- 7 动脉粥样硬化是怎么引起的
- 8 怎样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