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小孩子严重缺钙应该怎么办

60065次浏览

小孩子严重缺钙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钙剂、增加维生素D摄入、适当运动和定期监测等方式改善。严重缺钙可能与饮食不均衡、维生素D缺乏、吸收障碍、慢性疾病或遗传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夜间哭闹、出汗多、囟门闭合延迟、骨骼变形等症状。

1、调整饮食

日常饮食中增加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奶酪、豆腐、芝麻酱、西蓝花等。牛奶每100毫升约含100毫克钙,建议每日饮用300-500毫升。豆腐等豆制品不仅含钙高,还含有优质蛋白,适合作为辅食添加。避免过量饮用碳酸饮料或咖啡因饮品,这类饮料可能影响钙吸收。

2、补充钙剂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钙D3颗粒、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乳酸钙颗粒等钙补充剂。碳酸钙D3颗粒同时含有钙和维生素D,适合吸收功能较差的孩子。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口感较好,婴幼儿接受度高。使用钙剂时需注意不与富含草酸的食物同服,如菠菜、苋菜等。

3、增加维生素D

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钙吸收,可遵医嘱使用维生素AD滴剂、维生素D3滴剂或通过晒太阳补充。冬季阳光不足时,2岁以下婴幼儿建议每日补充400国际单位维生素D。早产儿、低体重儿可能需要更大剂量,需严格按医嘱执行。维生素D过量可能引起中毒,家长不可自行加量。

4、适当运动

适度的负重运动如走路、跑步、跳跃等能刺激骨骼生长,增加骨密度。1-3岁幼儿每日应保证60分钟以上活动时间,包括户外游戏。运动时注意安全防护,避免剧烈碰撞。卧床时间过长的孩子可能加重骨质流失,家长应鼓励其适度活动。

5、定期监测

严重缺钙的孩子需定期复查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及25羟维生素D水平,评估治疗效果。每3-6个月监测身高、体重、头围等发育指标,必要时进行骨密度检查。若出现方颅、肋骨串珠等佝偻病体征,或血钙低于2.1mmol/L,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每日奶制品摄入,合理搭配肉类、蔬菜和谷物。春秋季节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选择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后的阳光照射。若孩子存在长期腹泻、乳糖不耐受等影响钙吸收的情况,应及时就诊排查原因。夜间睡眠不安、多汗等症状持续不缓解时,建议到儿科或内分泌科进一步检查。

相关推荐

宝宝经常用力绷紧全身怎么回事
宝宝经常用力绷紧全身可能与生理性肌张力增高、肠胀气、缺钙、脑损伤早期表现、癫痫发作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具体表现判断。
新生儿能补钙吗
新生儿一般无须额外补钙,母乳或配方奶通常能满足钙需求。补钙需结合医生评估,盲目补钙可能增加代谢负担。
孕妈缺钙对孩子的影响
孕妈缺钙可能影响胎儿骨骼发育,增加妊娠期并发症风险。缺钙主要与胎儿骨骼矿化不足、孕妇肌肉痉挛、妊娠高血压等因素有关。
小孩子几个月出牙正常
大多数小孩子会在六个月左右萌出第一颗乳牙,但具体时间因人而异,有些小孩子可能会在四个月左右萌出乳牙,有些小孩子可能会在一岁左右萌出乳牙,这都是正常的。如果超过一岁乳牙还没有萌出,应尽快就医检查。
宝宝出汗是怎么回事
儿童出汗的原因很多,一些宝宝由于体内钙的缺乏而出汗,这通常是维生素D缺乏。另外,一些孩子出汗多,因为身体状况较弱,即气虚。如果在入睡前一段时间内只有少量出汗,这是正常现象。此外,一些环境因素也是导致孩子出汗的原因,比如天气热,衣服过多等等。
宝宝从什么时候开始补钙
宝宝婴幼儿时期就应该补钙,这个时期为补钙的临界期,过了临界期,即使补充再多的钙也不能使其已经落后的机体组织重新发育成正常水平。钙为凝血因子能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是构成骨骼牙齿的主要成分。婴幼儿出现缺钙的早期症状为烦躁不安、不易入睡、睡后多汗、易惊、枕秃,这时应该及时补钙。据中国营养协会发布的报告称,婴幼儿每日钙的摄入量按年龄段划分:0到6个月为300毫克,6到12个月为400毫克,1到3岁是600毫克。摄入量超过此量,发生毒副作用的可能性较大。宝宝不缺钙,就不必盲目补钙,补钙必须补充维生素D,钙的吸收、代谢平衡需维生素D,可以服用鱼肝油或是维生素D3的制剂,也可以通过晒太阳促进皮肤中的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
语音时长 01:40

2019-11-13

58389次收听

儿童补钙吃哪些食物
儿童补钙可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鱼肉,多吃含钙的食物,如羊奶、牛奶、海带、小虾皮、紫菜、菜花以及骨头加醋熬汤等。一般两岁以下的小儿每天补钙量在400到600毫克,3到12岁每天需要800到1000毫克。根据正常饮食,儿童每天从食物中摄取钙质只有所需量的2/3,所以每天必须额外补钙以填补身体欠缺的钙。若孩子体内缺乏维生素D,肠道吸收钙能力会减少。维生素D量每天为400单位,不可过量否则会引起中毒。多吃钙含量多或促进钙吸收食物。如奶类包括牛奶、羊奶。动物肝脏、蛋黄、鱼肉等富含丰富维生素D,可促进钙吸收。动植物中维生素D通过紫外线照射才能转化为内源性维生素D被人体利用,故小儿要适当晒太阳。海带、小虾皮等海产品含钙量比较高,紫菜、菜花含钙量也比较高,骨头加醋熬成汤也可增加钙质。哺乳期妇女经常吃钙含量多的食物,可提高母乳含钙量。同时要注意钙磷的比值比例,适当补钙。
语音时长 01:37

2019-11-13

51688次收听

02:21
宝宝什么时候开始补钙
医学界把婴幼儿时期称为补钙的临界期,过了临界期,即使补充再多的钙,也不能使婴幼儿已经落后的机体组织,重新发育成正常水平。婴幼儿出现缺钙的早期症状表现为烦躁不安、不易入睡、入睡后多汗、易惊、枕秃,这时候应该及时补钙。据中国营养协会发布的报告,婴幼儿每日的钙的摄入量可以按年龄段分,0到6个月为300毫克,6到12个月为400毫克,1到3岁是600毫克。当摄入量超过此量,而再增加时就会发生毒副作用的危险性也比较大。如果宝宝不缺钙,不必盲目补钙,可以服用鱼肝油或是维生素D3的制剂,也可以通过晒太阳促进皮肤中一种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推荐补充维生素D,每天小儿的量是400到800单位。
02:14
儿童补钙吃什么
儿童补钙吃什么?钙的剂量一般两岁以下的小儿每天需要是400毫克到600毫克,3到12岁每天是需要800毫克到1000毫克。如果孩子体内缺乏维生素D,肠道吸收钙的能力就会减少。维生素D的预防量每天为400单位,不可过量否则会引起中毒。多吃钙含量多或者是促进钙吸收的食物。比如说奶类包括人奶、牛奶、羊奶、动物肝脏,蛋黄鱼肉,还有丰富的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但动植物中的维生素D通过紫外线的照射,才能转化为内源性的维生素D,才能被人体利用,故小儿要适当晒太阳。海带、小虾皮、紫菜、菜花也含钙量比较高,骨头加醋熬成汤也可以增加钙质。哺乳期的妇女经常吃这些钙含量多的食物,可提高母乳的含钙量。要注意钙磷的比例,适当补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