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准备
输血前准备主要包括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传染病筛查、签署知情同意书、建立静脉通路等步骤。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需严格遵循规范流程以确保安全。
1、血型鉴定
血型鉴定是输血前的基础检查,需明确受血者ABO血型和Rh血型。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和O型,Rh血型系统主要检测D抗原。血型不符可能导致溶血反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血型鉴定通常采用试管法或微柱凝胶法,需由专业检验人员操作。若患者近期有输血史或妊娠史,可能影响检测结果,需特别注明。
2、交叉配血试验
交叉配血试验是将受血者血清与供血者红细胞混合,观察是否发生凝集反应。主侧配血检测受血者血清中抗体,次侧配血检测供血者血清中抗体。交叉配血能发现ABO血型系统外的其他不规则抗体,降低输血反应风险。急诊输血时可先输注O型红细胞,但仍需尽快完成交叉配血。对于有输血反应史的患者,需进行更详细的抗体筛查。
3、传染病筛查
输血前需对供血者和受血者进行传染病筛查,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螺旋体等检测。窗口期感染的血液仍可能传播疾病,需结合献血者健康询问降低风险。受血者若有传染病病史,需评估输血必要性并采取防护措施。所有血液制品均应经过严格病原体灭活处理,但无法完全消除感染风险。
4、签署知情同意书
输血前医师需向患者或家属详细说明输血目的、风险及替代方案,签署知情同意书。需特别告知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传染病传播等可能性。紧急情况下无法取得同意时,需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批准。对于拒绝输血的患者,应记录原因并考虑替代治疗。宗教信仰等因素可能影响输血决策,需充分尊重患者意愿。
5、建立静脉通路
输血前需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通常选择较粗的外周静脉。儿童或静脉条件差者可考虑中心静脉置管。输血器需配备标准滤网,滤除微小凝块和杂质。输血前后需用生理盐水冲管,避免不同药物或血液制品混合。输血速度需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心功能不全者需缓慢输注。输血过程中需专人监护,及时发现异常反应。
输血前应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纠正严重贫血或凝血功能障碍。备好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急救药品。输血后需密切监测体温、脉搏、血压等变化,记录尿量及颜色。建议24小时内复查血常规,评估输血效果。日常需注意穿刺部位清洁,避免剧烈活动。若出现寒战、皮疹、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输血并就医。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