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献血有什么注意事项

53550次浏览

不管是在献血前还是在献血之后,都需要注意个人的护理,才能够让身体更好地恢复。虽然献血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稍不注意还是会导致针口的感染而出现其他的疾病。因此在献血之前需要注意好饮食,以及多进行休息。而在献血之后更是需要注重休息,保护好针口。在献血之后针口需要进行保护,防止细菌的感染。

献血是一件好事,能够帮助到更多需要的人。但是在献血的时候也要保护好自己,注意身体健康。特别是身体比较虚弱的人进行献血,一定要严格按照献血的规章制度来进行执行。那么献血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一、献血前的注意事项
  1、饮食方面
  在献血之前为了能够保证献血者的血液质量,在献血之前的几天需要多吃青菜,少吃油腻的食物。太过于油腻的食物容易导致脂肪在血管壁上面附着。此外在献血之前要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能够补充能量,不能够空腹去进行抽血。而在献血的过程当中出现头晕冒汗的情况,可以多喝糖水或者是温水来不从能量。

2、休息方面
  在献血之前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睡眠能够更好地保证血液的质量。另外也不宜做剧烈的运动,献血之后更是需要注意休息。有的人在献血以后会出现疲惫的感觉,可以多睡觉来进行休息,就能够很好地缓解症状的发生。
  3、献血时
  在献血以后需要献血者稍微地进行休息,不要急忙起身,否则很容易会导致脑部的缺血而出现晕眩的感觉。另外需要按住针眼,防止渗血的情况出现。另外在献血之后注意针眼的卫生,防止感染的情况出现。

二、献血后要注意什么
  在献血之后,要保护好针口,防止细菌对献血的感染。另外也要按住棉花进行止血。而在洗澡沐浴的时候,可以采用淋浴的方式,防止肥皂水进入到针口当中。并且需要多喝水,不能够喝啤酒以及食用一些难以消化的食物,更是不能够吃辛辣食物和烧烤,需要保持身体的健康以及注意休息。

相关推荐

血小板偏低的原因是什么意思
血小板偏低的原因非常多,一般可以分为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偏低,和非血液系统疾病继发的血小板的减少。血液系统疾病引起血小板偏低,常见的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骨髓衰竭导致的血小板的减少,一些免疫机制引起的免疫性的血小板减少,这时候体内产生血小板的抗体、血小板的破坏速度增加,导致了血小板的降低。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肿瘤可以抑制血小板的生成,加速血小板的破坏,导致血小板降低。非血液性疾病,常见的比如一些长期慢性的感染、一些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一些肝肾功能的损害也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导致血小板的降低。一些药物比如常用的一些抗生素、一些治疗甲亢的药物也能引起血小板的减少。当然其肿瘤,包括肿瘤的放化疗,也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血小板的降低。
语音时长 00:57

2021-12-30

70176次收听

血红蛋白低会引起哪些症状
血红蛋白低就是贫血。贫血可以引起心肝肺肾各个脏器的慢性损伤。贫血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还是比较直观能够发现的,比如面色苍白,皮肤充盈程度降低,表现为枯黄、毛发脱失等情况。除此之外,对心脏系统的影响可以引起心室肥厚、心功能衰竭,可引起活动耐量降低。也就是病人平时比如爬个三四层楼不喘,这时候可能爬一层、爬二层就需要休息休息。贫血也可以引起消化系统的一些改变,比如造成病人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症状;贫血在神经系统表现,可以引起比如失眠、健忘、烦躁、易怒、注意力降低、记忆力降低;贫血在泌尿生殖系统的改变,可以引起比如蛋白尿、精子减少或者是不孕的情况。严重的贫血还可以引起周身的水肿。
语音时长 01:01

2021-12-30

74601次收听

红细胞低是什么原因
红细胞低临床上说的就是贫血。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或者红细胞压积的降低,都是贫血的表现,都是诊断贫血的重要的证据。所以临床上出现了红细胞的减小,要尽快到血液科去就诊,看看他红细胞减小的程度,也就是贫血的程度。再一个,通过血液系统的详细的检查,确定贫血的原因。临床上最多见的还是缺铁性贫血,表现为红细胞的减少、血红蛋白的减少,红细胞的减少和血红蛋白的减少并不平行。血红蛋白的减少更重于红细胞的减少,临床上表现就出现了一个小细胞低色素的贫血,也就是红细胞平均体积很明显的降低。通过铁代谢的检查,往往可以确证他是缺铁性的贫血。经过补铁治疗以后,病人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就会迅速的恢复到正常。而一些巨幼细胞性贫血,往往血红蛋白的降低幅度要轻于红细胞的降低幅度,临床上可以看到细胞体积的增大。经过叶酸、B12的测量,是叶酸、B12的缺乏,补充叶酸、B12以后多数可以迅速纠正。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比如再生障碍性的贫血、一些其他血液病引起的贫血,或者其他非血液疾病继发的贫血,也都可以引起红细胞的减少。
语音时长 01:16

2021-12-30

60432次收听

中性粒细胞数目偏低是什么原因
中性粒细胞低于4.0×10^9/L就是偏低的情况,如果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2.0×10^9/L被定义为粒细胞减少症。临床上导致中性粒细胞数目偏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病毒感染,此时血常规检查结果中会有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合并中性粒细胞下降,患者往往也存在发热、咽痛、头痛、流鼻涕等流感症状。经过抗病毒治疗一周左右,再次复查血常规时中性粒细胞数量会恢复到正常。第二,中性粒细胞计数持续下降,可能是慢性病毒感染,需要做慢性病毒排查,另一种可能是长期服用某些药物造成的,服用一些药物可能影响骨髓造血功能,或者干扰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等。如丙硫氧嘧啶或者他巴唑,在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过程中,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中性粒细胞数量下降;另外一些抗血小板的药物,如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也可能造成中性粒细胞的减少。第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对造血系统的影响,此时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多发生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一些风湿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抗心磷脂综合征等患者,伴有中性粒细胞的轻度下降。第四,血液系统的病变,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低增生性白血病,都可能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甚至粒细胞缺乏,需要进一步进行骨髓穿刺来明确原发病。
语音时长 02:11

2021-12-30

92448次收听

淋巴细胞计数偏低是什么原因
白细胞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比例50%-70%,淋巴细胞比例20%-40%,淋巴细胞计数的绝对值为(0.8-4)×10^9/L。淋巴细胞计数偏低可能见于以下情况:第一,血液系统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或急性骨髓细胞白血病,血象检查时都是以粒细胞升高为主,这时淋巴细胞比例会相对下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时血象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都会下降,所以此时单纯看淋巴细胞计数也是降低的。第二,一些传染病急性期,如严重的细菌感染会导致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此时就会伴有淋巴细胞比例和淋巴细胞计数的下降。第三,细胞免疫缺陷性疾病,如艾滋病,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以后专门攻击淋巴细胞,会导致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尤其是CD4T淋巴细胞数量的减少,此时血常规检查中淋巴细胞计数就会下降。第四,药物治疗的影响,如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烷化剂治疗、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过程中,一些化疗药物等,影响骨髓造血,此时也会造成淋巴细胞计数下降。第五,其他比较少见的病变,如淋巴细胞减少症、丙种蛋白缺乏症等,可能造成淋巴细胞计数降低,细胞免疫能力下降,患者的身体抵抗力相对差一些。血常规检查时,遇到淋巴细胞计数轻度下降时,一般没有临床诊断意义,但是淋巴细胞明显下降时,需要进一步检查来明确诊断,复查淋巴细胞比例,进行外周血涂片及骨髓穿刺检查等。
语音时长 02:49

2021-12-30

52462次收听

02:53
血同型半胱氨酸偏高怎么回事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参考范围是5-15μmol/L,如果超过参考值上限了就是同型半胱氨酸偏高,诊断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同型半胱氨酸偏高可能的原因有:第一,遗传方面的因素,基因突变导致同型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几个关键酶的活性受到影响。第二,营养不良造成的,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过程中需要维生素辅助因子,如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如果饮食中长期缺乏叶酸、维生素,会导致血中同型半胱氨酸的积聚过多,从而导致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第三,肾脏衰竭状态,各种肾脏疾病的终末期,如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免疫性肾炎等,导致肾功能失代偿后,也可能会引起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因为肾功能异常后,同型半胱氨酸的排泄途径受到了影响。同型半胱氨酸偏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容易诱发冠状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脑栓塞等,此外有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老年痴呆发生有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可以积极服用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3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日常饮食结构的调整,均衡饮食,营养健全,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不要吃辛辣、油腻、烧烤类食物,不要喝酒吸烟,药物治疗和饮食注意联合进行,可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
03:16
淋巴细胞绝对值低怎么回事
白细胞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计数的绝对值为(0.8-4)×10^9/L,如果低于参考值下限,就是淋巴细胞绝对值偏低,可能的原因有:第一,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时血象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都会下降,此时淋巴细胞绝对值会明显下降。慢粒型白血病、淋巴瘤等疾病的患者,淋巴细胞绝对值也会相对下降。第二,免疫细胞缺陷性疾病,如艾滋病,艾滋病病毒专门攻击淋巴细胞,所以艾滋病患者的淋巴细胞绝对值也会下降,尤其是T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减少。第三,严重的细菌感染,会伴有淋巴细胞绝对值下降,此时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会显著升高。第四,使用一些具有细胞毒性的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或环磷酰胺等烷化剂、肿瘤患者使用化疗药物后,都可能影响骨髓造血,骨髓抑制状态下,进行血常规检查也会有淋巴细胞绝对值下降的情况。第五,放射线的损伤也可能造成淋巴细胞绝对值下降,特别是因为疾病要进行放射治疗的人群,淋巴细胞计数偏低,另外一些长期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久而久之也可能有淋巴细胞的计数下降。淋巴细胞绝对值明显下降时,建议去医院血液科就诊,医生根据既往史、临床症状、家族史等情况,进行进一步检查来寻找病因,如做外周血涂片、骨髓穿刺检查、基因核型检查等。
03:05
白细胞少是什么病
白细胞减少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和淋巴细胞的减少。中性粒细胞的减少如果是短期的变化,多数病人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现。如果粒细胞恢复正常,有时服用一些药物也会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如果能够调整用药,就可以避开这个可以引起粒细胞减少的药物,换用其他的药物来治疗。如果是长期的粒细胞减少,就需要考虑有没有慢性的病毒感染,需要去做病毒学的检测。第二个就是看有没有免疫系统疾病。当然,粒细胞减少也有可能是造血系统本身的疾病引起的,比如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以及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02:59
同型半胱氨酸高怎么降下来
同型半胱氨酸高,增多,主要是由于缺少维生素,或是服用某些药物,或者是某些疾病状态,或者是吸烟等问题引起。当然也有代谢性的或者是先天性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病人,这样的病人实际上占比非常少。同型半胱氨酸的增多,多数情况下有可能还是进食的蔬菜类比较少,造成叶酸减少或者是维B12缺乏。可以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6、维生素B12这样的药物,来改善同型半胱氨酸。但是是从长期的角度来讲,需要改善饮食习惯,少吃增高血脂的食物。同时增加富含叶酸的的绿色蔬菜的摄入,适当增加运动以及戒烟戒酒。
02:52
血常规中性粒细胞偏低淋巴细胞偏高怎么回事
在血常规里,如果只是中性粒细胞偏低,要看它是一个比例偏低,还是同时绝对值也偏低。一般我们认为这个基因变得比较突出的时候,它的绝对值偏低,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偏低,同时淋巴细胞的绝对值也偏高,这样的情况多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这样的病人都是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现,比如说发热、咽痛、流涕这种卡他症状,在这个时候淋巴细胞会增多。在病毒感染的时候,细胞CD8是一种杀伤性的T细胞,它的反应起来就会偏多,来起到抵抗病毒的作用,这个时候中性粒细胞的计数就会受到影响,出现一种偏低的表现。
高粘滞血症是怎么引起的
高粘滞血症是一种高发的老年性疾病,引发的因素也有很多,首先和细胞性因素有关,血浆因素有关,另外和血管性因素也有一定关系,总之在出现之后就应该得到有效的治疗,如此就能够避免更多危险的出现,不容易会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白细胞酯酶阳性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白细胞酯酶阳性是指患者身体存在炎性反应。具体分析如下:
高密度脂蛋白偏低是什么意思
高密度脂蛋白偏低一般是指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较低。具体分析如下:
血小板低是什么原因
血小板低对人的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比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等,会造成皮肤黏膜以及内脏出血。血液疾病会使血小板遭到破坏,另外,感染、药物等等都会使血小板降低。要对症使用药物治疗。
血液病有哪些症状
血液病的症状通常表现为贫血、突发性出血、黄疸、脾肝肿大。患者可能会突然感觉头晕、胸闷,严重的还会突然性流鼻血或者发现脾肝变大,这个时候就需要赶快去医院检查。预防血液病一般是需要注意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