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同型半胱氨酸是什么意思

74202次浏览

同型半胱氨酸是人体内一种含硫氨基酸的代谢中间产物,其水平升高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风险相关。同型半胱氨酸异常主要有遗传因素、维生素缺乏、肾功能异常、药物影响、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乏力、头晕、认知功能下降等症状。建议通过饮食调整、补充维生素、定期监测等方式干预,必要时需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

1、遗传因素

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异常可能与MTHFR基因突变有关,此类患者体内酶活性降低,导致同型半胱氨酸无法正常转化为蛋氨酸而蓄积。典型表现为青少年期即出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伴随早发性动脉硬化或血栓形成。建议此类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日常需严格补充活性叶酸(如5-甲基四氢叶酸钙片)和维生素B12注射液,并定期监测血管健康状况。

2、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B6、B12及叶酸缺乏会阻碍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长期素食、胃肠吸收障碍或孕期营养不足人群易出现此类情况,常见症状包括舌炎、手脚麻木等周围神经病变。可通过血清维生素检测确诊,治疗需联合补充维生素B6片、甲钴胺片和叶酸片,同时增加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富含维生素食物的摄入。

3、肾功能异常

慢性肾脏病患者因肾脏清除能力下降,常出现同型半胱氨酸蓄积。此类患者多伴随水肿、贫血等肾功能不全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血肌酐升高。除治疗原发病外,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必要时采用低蛋白饮食配合复方α-酮酸片,同时可遵医嘱使用维生素B族复合制剂改善代谢。

4、药物影响

长期服用甲氨蝶呤片、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片)等药物可能干扰叶酸代谢,导致继发性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患者用药期间可能出现口腔溃疡、毛发脱落等叶酸缺乏症状。建议用药期间定期监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或补充亚叶酸钙注射液。

5、不良生活习惯

长期吸烟、酗酒或高蛋白饮食会消耗体内维生素储备,增加同型半胱氨酸生成。这类人群多伴随超重、脂肪肝等代谢异常,早期可能仅表现为体检指标异常。改善需戒烟限酒,控制红肉摄入,增加全谷物和新鲜蔬菜比例,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必要时补充复合维生素B片辅助调节。

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调控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至关重要。每日应保证500克以上新鲜蔬菜水果摄入,特别是菠菜、西兰花等富含叶酸的深色蔬菜。烹饪时避免长时间高温加热,以减少维生素流失。建议高风险人群每半年检测一次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已有升高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避免自行大剂量补充维生素造成不良反应。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更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协同损伤血管的风险。

相关推荐

脑血管疾病康复治疗的五大误区
脑血管疾病康复治疗需避免五大误区,主要包括过早停止康复训练、忽视心理干预、过度依赖药物、错误饮食调理及忽略并发症预防。科学的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后遗症发生。
02:21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吃什么药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积极的预防和干预危险因素,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要监测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的异常情况,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的干预治疗,控制危险因素;减重、规律休息,适当进行体育运动,戒烟、限酒。另外,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主要在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类疾病,患者可以吃抗血小板、他汀类及控制危险因素的药物。因痰热上扰、气血不足而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还可以服用中成药进行治疗,如牛黄清心丸。
女性晚上睡觉手发麻是什么原因
如果是一个中老年患者,同时平时又有脑血管疾病的基础,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的疾病,如果晚上睡觉睡醒以后,出现了手麻的症状,应当立刻到医院就诊,来明确是否是脑血管疾病,或者是颅内的一些疾病造成手麻的症状。通常情况下,脑血管疾病造成的睡觉以后手麻的症状,还会伴有肢体无力或者是言语不利等神经系统缺损的一些伴随症状。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应当及时到医院就诊,由专业的医生治疗。如果是在时间窗之内,给与静脉溶栓治疗,如果超过了时间窗,应当在医生的医嘱之下,给与一些抗小板凝集,改善循环,控制血压,控制血脂等治疗。如果女性睡觉起来以后手麻,通常活动以后就可以得到缓解,这个时候是由于睡眠的过程当中,姿势不正确,而导致的周围神经受到压迫,或者缺血的症状,导致这样的一个症状。通常情况下这种症状,在活动改变体位以后,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这种情况也不会伴有肢体的无力等其他神经系统损伤的表现。如果出现了,女性晚上睡觉之后感觉到手麻,并且伴有胳膊的疼痛,或者是颈椎的疼痛,这样可以考虑是否是由于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造成的症状。这样的颈椎病病人在睡眠的时候,如果姿势不正确,也会导致突出的椎间盘,对神经根造成压迫,病人会出现肢体的疼痛,以及肢体麻木的感觉,应当及时到医院就诊,来明确是否是颈椎病造成的肢体麻木症状。如果是由于颈椎病造成的,应当在医生的专业的医嘱之下,给与一些专业的治疗。
语音时长 02:23

2021-07-09

95159次收听

03:04
女性晚上睡觉手发麻是怎么回事
女性晚上睡觉时出现了手麻的症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是中老年患者,平时有脑血管疾病的基础,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的疾病,如果晚上睡觉睡醒以后,出现了手麻的症状,应当立刻到医院就诊,来明确是否是脑血管疾病,或者是颅内的一些疾病造成手麻的症状。如果活动以后就可以得到缓解,这个时候是由于睡眠的过程当中,姿势不正确,而导致的周围神经受到压迫,或者缺血的症状,导致这样的一个症状。如果伴有胳膊疼痛,或颈椎的疼痛,可以考虑是否是由于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造成的症状。
心脑血管疾病喝什么茶好
心脑血管疾病喝绿茶、普洱茶、荷叶茶、苦丁茶,有清热凉血的作用,能够起到降低血液粘稠度的作用,降低血脂,而且还可以保护心脏,对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帮助。菊花茶、金银花茶,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对脑血管疾病有益。乌龙茶、金银花茶,可以改善血管硬化,提高血管的弹性,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但对于有些心脑血管疾病,例如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患者,不建议喝茶水,在茶叶中都会含有咖啡碱,容易会导致心律失常。
语音时长 01:05

2021-05-20

80547次收听

心脑血管病患者日常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心脑血管病患者日常中在饮食方面、运动方面、生活方面和用药方面都需注意。1、饮食方面,要低盐低脂饮食,尽量少吃各种肉类,尤其是脂肪含量比较高的肉类,应该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并且要注意少量多餐,不可暴饮暴食。2、运动方面,在病情稳定期时,可以适当的运动,但是要注意运动方式,不可以做剧烈的运动,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3、生活方面,在做任何动作时,例如起身、低头、躺下,都应该尽量缓慢,不要动作猛烈,避免发生体位改变性低血压。4、用药方面,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规律服药。
语音时长 01:09

2021-05-20

91371次收听

心脑血管疾病要注意什么
若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需要合理用药及定期到医院复查。同时还需要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此外,患者还应该要保持良好情绪。
心脑血管疾病会不会遗传
一般心脑血管疾病都不会遗传,但也有少部分有家族遗传倾向,患者整个家族中都有接近的发病特性,比如出现多发性脑损害、智力低下等。心血管疾病主要还是由基础疾病和不良生活习惯导致,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酗酒、吸烟等,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心脑血管疾病早期症状有嗜睡、左胸发闷和疼痛现象、头痛和头晕。
心脑血管疾病的好发人群有哪些
心脑血管疾病好发人群之一就是患高血压的人,糖尿病患者及长期吸烟的人,长期会导致动脉管壁增厚弹性改变,易患上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的检查有哪些
心脑血管疾病检查有心电图、冠脉造影检查、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动态血压、心脏彩超、CT、磁共振影像学检查等。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多,常见动脉硬化型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梗死等。对于心血管疾病,基本检查是心电图。早期冠心病心电图常无明显改变,在高度怀疑冠心病史,需要行冠脉造影检查,是冠心病诊断金标准。急性发作心肌梗死等疾病时,心电图和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检查十分重要。其他检查有动态血压、心脏彩超等。脑血管病检查中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最不可忽视,其他检查主要是CT、磁共振影像学检查。在考虑血管狭窄等问题时,需要行CT或MRI血管造影,进一步还有DSA等检查。
语音时长 01:32

2020-03-16

62427次收听

心脑血管疾病怎么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在于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少吃食盐和心理平衡,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合理膳食:1、增加纤维膳食。2、多吃鱼和鱼油。3、多吃豆制品。4、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量。二、科学生活:1、加强体育运动,每天坚持运动半小时,每周坚持活动不少于5天。2、戒烟限酒。3、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失眠、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焦虑、抑郁等因素可使脂代谢紊乱。中老年人要保持心平气和。三、尽量少服用干扰脂代谢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利尿剂、类固醇激素等。四、积极治疗影响血脂代谢的有关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酒精中毒、胰腺炎、红斑狼疮等。五、定期体检:45岁以上中年人、肥胖者、有高脂血症家族史者、经常参加应酬者、高度精神紧张工作者,应至少每年一次查体。
语音时长 01:31

2020-01-09

56867次收听

02:20
如何降低胆固醇
如果检查发现血胆固醇升高,需要采取相应的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减少胆固醇的摄入,少吃高脂的食物,禁烟禁酒。可以通过某些降脂药物进行人为的干预,同时补充抗氧化物、新鲜的蔬菜水果,有助于降低胆固醇。胆固醇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过度的素食或者不吃胆固醇食物,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贫血,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反过来,大量摄入外源性的胆固醇,会使血液当中的胆固醇含量升高,增加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样不利于身体的健康。
02:56
心脑血管病怎么治
脑血管病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在发病三至四点五小时之内,可以选择静脉溶栓治疗;如果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时间超过了三至四点五小时,可以选择抗血小板的治疗,另外可以选择降纤的药物或者静脉输液。对于重症的患者,可以进行吸氧、心电监护,同时还要预防和治疗感染,因为很多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期,容易合并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对于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是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的患者要严格的控制血压,同时让患者要绝对卧床,头可以抬高床头15~30度来帮助降低颅内压,同时让脑出血的患者一定不要用力咳嗽和用力排便,防止血肿进一步扩大,必要的时候可以用一些药物来脱水,降低颅内压。
02:46
心脑血管病吃什么药
心脑血管病可以根据发病原因具体选择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抗凝药物、降压药物、脱水药物等。脑血管病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可以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来抗血管治疗,还可以服用他汀类药物来进行调整治疗。对于有心房纤颤的患者,建议应用一些抗凝的药物来抗凝治疗,预防心源性栓塞的发生。因为心源性栓塞一旦发生,它的临床症状比一般的缺血性卒中都要重,所以对于房颤的患者要高度重视抗凝治疗。对于脑出血的患者在急性期主要是严格地控制血压,可以服用降压药物。如果患者同时合并脑水肿,可能有颅压升高的情况,可以应用脱水药物来降低颅内压,防止患者的脑水肿进一步扩大,进一步加重导致脑疝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