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戊肝可否治愈

58580次浏览

戊肝是有希望治愈的,建议患者要及时治疗,并坚持定期复查肝功能。患者需要注意增加休息,且需改善日常饮食习惯,同时可以服用强力宁以及乳果糖等药物进行治疗,或者也可用水煎服菌陈胃苓汤及类似中药方剂,以控制戊肝病情。

诱发病毒性肝炎的病毒类型有多种,其中戊肝就是较为多见的一种。而很多查出患有戊肝的患者,都非常担心自己的病情,虽然会按时按剂量服用药物进行治疗,但由于肝功能恢复较慢,他们害怕会终身难以痊愈。那么戊肝可否治愈呢?
  一、戊肝可否治愈
  戊肝属于一种RNA病毒性肝炎,其病情一般比较严重,致死率可高达5%。但戊肝并不是不治之症,只要患者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就可以达到彻底性痊愈的目的。不过提醒患者不要放松警惕性,除了要在医生指导下服药之外,还要定期复查肝功能。
  二、戊肝怎么治疗
  1.一般性疗法
  戊肝患者需要在平时增加休息和改善饮食,随着病情好转,可逐渐增加身体活动量,但千万不能过度劳累。建议患者可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不能完全控制脂肪摄入,要戒烟戒酒。
  2.药物疗法
  (1)西药
  患者可以选择服用三磷腺苷、强力宁以及乳果糖等药物,同时可静脉滴注肝太乐和维生素C,必要时可以使用辅酶A,小剂量服用抗病毒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重型肝炎患者还需要适当补充凝血酶原复合物。如果患者并发脑水肿,则需要使用甘露醇等利水类药物治疗,一般是采用静脉推注的方式给药,还可交替使用葡萄糖注射液。
  (2)中药
  戊肝患者可以对症服用中药方剂。其中热重者可用水煎服菌陈胃苓汤,如果是属于湿热并重者,则可以煎制菌陈蒿汤,并搭配服用胃苓合方。部分患者可能存在有肝气郁结的症状,此时可以用逍遥散,而脾虚湿困的患者可以选用平胃散,只要能够按照疗程坚持服用,就可以让肝脏功能得到有效恢复。

相关推荐

戊肝IgG抗体阳性是怎么回事
戊肝病毒感染以后,像其他传染性疾病一样,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传染性疾病,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感染了以后会产生对这种病原的相应的抗体,抗体分为IgG型的和IgM型的。一般的感染早期、感染初期,以IgM抗体为主,恢复期IgG抗体逐渐升高,所以来用IgG抗体和IgM抗体,一般是用来区分是急性期感染还是既往感染、恢复期的感染。但是戊肝抗体的IgG型的抗体,有一个独特的特点,就是它也产生的比较早。所以戊型肝炎的抗体,如果IgM阳性,不管是IgM阳性,还是IgG阳性,都可以视为是新近感染的一个指标。所以结合病人的症状、体征,还有肝功生化,再结合IgG抗体也好,IgM抗体也好,这样就能够确诊病人是一个戊型肝炎感染。
语音时长 01:16

2021-07-09

82763次收听

戊肝是什么病
戊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知道病毒性肝炎有甲、乙、丙、丁、戊5种类型。戊型肝炎是其中的一种,是由戊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的一个急性肝损伤。病人在发病初期可以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甚至还有可能有发烧、腹泻等等。同时病人肝功转氨酶常常能够达到1000U/L以上,同时伴有黄疸。经过治疗,一般两个月能够恢复。所以戊型肝炎是一个由戊肝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的肝损伤,它也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如果确诊了戊肝以后,一定要及时地进行隔离和正规的治疗。
语音时长 01:00

2021-07-09

81515次收听

什么是戊肝
戊肝是病毒性肝炎当中的一种,病毒性肝炎分为甲、乙、丙、丁、戊5种类型,戊型肝炎是其中的一种,是由于戊肝病毒感染人体,造成急性的肝功损伤,伴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甚至出现黄疸。戊肝主要是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的,被病毒污染的食品、水源,人体接触了以后,病毒进入消化道,造成了戊肝病毒的感染,基本上是呈现一个急性肝损伤的过程。经过正规的治疗,大概一两个月以后就能够痊愈。对于戊型肝炎的预防,要做好饮食卫生、饮水卫生。对急性的戊肝病人,要做好隔离和治疗。
语音时长 01:04

2021-07-09

95593次收听

01:43
戊肝是什么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乙、丙、丁、戊5种类型,戊型肝炎是其中的一种,是由于戊肝病毒感染人体,造成急性的肝功损伤,伴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甚至出现黄疸。戊肝主要是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的,被病毒污染的食品、水源,人体接触了以后,病毒进入消化道,造成了戊肝病毒的感染,基本上是呈现一个急性肝损伤的过程。经过正规的治疗,大概一、两个月以后就能够痊愈。对于戊型肝炎的预防,要做好饮食卫生、饮水卫生。对急性的戊肝病人,要做好隔离和治疗。
01:53
戊肝的诊断方式有哪些
戊肝的诊断,第一、要结核病人的流行病学史。戊型肝炎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所以病人在发病前常常有不洁饮食史。经常在外就餐,在一些比较简陋的,卫生条件比较差的摊点就餐,有感染的这种可能性。第二、病人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结合病人的消化道症状来进行诊断和判断。病人发病以后有明显的恶心、呕吐、肝区不适、低热等消化道症状。第三、结合病人的生化检查,戊型肝炎发病以后转氨酶会明显的升高,伴有黄疸。第四、结合病原学的检测。主要是查戊肝抗体,戊肝抗体阳性对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01:46
戊型肝炎同房会传染吗
戊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5种。其中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也就是通过病毒、污染的食物或者水源,吃进消化道里,把病毒带入人体,所以戊型肝炎同房不会造成传染。但是戊型肝炎急性期伴有肝功生化明显的异常,转氨酶达到几百甚至上千,很多病人都会出现黄疸,这个时候有一个明显的肝功损伤。如果在这个时候同房,体力消耗很大,这样不利于病情的恢复。虽然不能造成直接的传染,但是也不建议在这个时候同房。
01:47
戊肝一般多久能自愈
戊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一般是急性的,没有慢性的。但虽然是急性的,也要通过卧床休息,积极合理的治疗才能尽快恢复。不治疗想达到自愈的可能性,会恢复得非常慢,除非很轻的急性戊型肝炎。否则建议只要诊断是急性戊型肝炎,应该及时到医院隔离治疗,不要依靠着病情可以自愈。因为这不像一般的感冒、发烧、流感,能够通过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自愈,最好进行治疗。
01:39
戊肝是什么病
戊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病毒性肝炎有甲、乙、丙、丁、戊5种类型。戊型肝炎是由戊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的一个急性肝损伤。病人在发病初期可以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甚至还有可能有发烧、腹泻等等。同时病人肝功转氨酶常常能够达到1000U/L以上,同时伴有黄疸。经过治疗,一般两个月能够恢复。因此戊型肝炎是一个由戊肝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的肝损伤,它也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如果确诊了戊肝以后,一定要及时地进行隔离和正规的治疗。
戊型肝炎传染吗
戊型肝炎具有传染性,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戊肝,戊肝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导致的急性传染病,是我国乙类法定传染病之一。目前戊型肝炎可能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1)粪口传播,即消化道传播:饮用HEV污染的水源或食用HEV污染食物导致感染;(2)血液传播:通过使用被感染的血制品而感染;(3)母婴传播。妊娠末期感染HEV孕妇产下婴儿血清中检测到HEV感染证据,包括HEVRNA或者抗HEV-IgM抗体的产生。各种传播途径中,通过污染水源传播是最常见传播途径,随各地区环境卫生改善,近年来水源性传播报道极少见,以散发性戊型肝炎多见。,对于戊肝预防首先做到餐饮卫生。
语音时长 01:26

2020-02-11

65059次收听

戊肝要隔离多久
戊肝是戊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是戊型肝炎病毒感染造成的一种肝脏传染病。戊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是粪-口传播,即消化道传播。患者主要是进食被戊型肝炎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海鲜等患病。戊肝一般急性起病,部分患者症状隐匿,无明显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乏力、尿黄等不适,多数均能痊愈,很少慢性化。戊肝的预防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保护易感染群。控制传染源即从戊肝患者从发病起需要被隔离三周;切断传播途径即平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尽量避免到街边摊进食等;保护易感人群,普通人群均对戊型肝炎病毒易感,对于易感人群建议接种戊肝疫苗。戊肝疫苗通常按照0、1、6的顺序,每次注射30μg。
语音时长 01:21

2020-02-11

57367次收听

什么是戊肝
戊肝是戊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是由戊肝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它感染人体可引起急性病毒肝炎,通常为急性自限性疾病,少数可发展为肝功能衰竭。成人戊肝病死率高于甲肝。在老年患者、孕妇等感染戊肝,容易出现严重病例,甚至肝功能衰竭。
戊型肝炎预防的难点
甲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人。除此之外,甲肝病毒也在毛蚶等贝类生物体内长期存活至3个月以上,人们可以通过食用这些贝类生物感染甲肝。但戊型肝炎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其传染源错综复杂。
孕妈妈感染戊肝有什么危害
戊型肝炎和甲型肝炎一样,是引起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因。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卫生条件的改善和甲型肝炎疫苗的接种,我国的甲型肝炎发病率明显降低。但戊型肝炎的发病率有所上升。戊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也与甲型肝炎相似,主要是通过消化道粪-口途径传播。但是,戊型肝炎容易感染孕妇。
戊肝对妊娠女性的影响和危害
戊型肝炎病毒是人类发现的第5种嗜肝病毒,在甲型肝炎病毒一样,主要是通过消化道粪-口途径传播,是引起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因。但临床症状比甲型肝炎严重,黄疸较深,淤胆型肝炎多见,病程较长,病死率更高,大约1%~4%。
你知道什么是戊肝吗
戊型肝炎与甲型肝炎的临床表现相似,春季流行,四季散发。潜伏期大约3~8周,平均40天。戊型肝炎在成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孕妇和老年人为戊型肝炎的高危人群。我国戊型肝炎患者的年龄多在35~82岁,平均年龄为47岁,戊型肝炎死亡患者平均年龄达62岁。